葛衣葵扇一时新,自办山装学野人。
踏尽柳堤行更远,扫残苔石坐还频。
虫鸣水岸偏依晓,雁度山城正忆春。
万里炎蒸消欲尽,不劳风雨洗苍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题时明确手法类型: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对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葛衣葵扇一时新”,写自己换上了葛衣和葵扇,感到清爽舒适。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换上了葛衣和葵扇,感到凉爽舒适,这是对自然的喜爱。“自办山装学野人”,写自己穿上山装,像野人一样生活。诗人穿上山装,像野人那样生活,这是对自己生活的热爱。“踏尽柳堤行更远,扫残苔石坐还频”,写走在柳堤上,走得更远了,坐在残破的石头上又久久地坐着。诗人走得很远很远,又坐下来久久地欣赏美景,这是对景物的欣赏。“虫鸣水岸偏依晓”一句写出了虫子们叫声的悦耳动听。“雁度山城正忆春”一句写出了大雁飞过山城的欢快。“万里炎蒸消欲尽”,“炎蒸”指酷暑,诗人觉得万里热浪即将消失。“不劳风雨洗苍旻”,不用风和雨来洗净天空中的云层。“苍旻”指天幕,诗人认为用不着刮风下雨来清洗天空。

【答案】

①“葛衣葵扇一时新”是说换上了自己喜爱的葛衣和葵扇,感觉十分清凉舒适,这是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②“自办山装学野人”表明了诗人喜欢穿山民的服装,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③“踏尽柳堤行更远”,表明诗人行走得太远太远了,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不舍。④“扫残苔石坐还频”,表明诗人久久地坐在苔石上欣赏风景,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细腻的观察。⑤“虫鸣水岸偏依晓”,表明了虫子们叫声的美妙动听。⑥“雁度山城正忆春”表明了大雁飞过山城的快乐。⑦“万里炎蒸消欲尽”,表明万里热浪即将消失。⑧“不劳风雨洗苍旻”,表明用不着刮风下雨来清洗天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