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布,逾仞竿。
太学诸生朝举幡,谁其救者司隶冤。
回天转日谅不难,请君先为遮道言。
驰道不可行,使者安可闭。
车马已没官,有过各宜悔。
但愿相公屈于理,无使司隶屈于势。
庶为邦家保廉耻。
廉耻一坏公莫轻,拜尘颂功风始成。
【注释】
①幡:古代朝廷或诸侯王、大臣出行时所持的一种标志,用以显示身份。
②三尺布:指布制旗。
③逾仞竿:形容幡高到可以越过竿头。
④太学:古代学校的名称。这里指太学生。
⑤司隶:官名。主管监察的官员。
⑥回天转日:扭转乾坤,比喻能够扭转局面。谅:大概,或许。
⑦遮道言:阻止道路,请求说话。
⑧驰道:皇帝专用的道路。
⑨使者:出使的人。
⑩车马已没官:车子和马匹都归官府所有。
⑩过(guò)各宜悔:每个人都要反省自己的过错。
⑩相公:对宰相的美称。
⑩屈于理:屈服于道理。屈,屈服、顺从。
⑩无使司隶屈于势:不要让有权势的人屈服。
⑩庶:希望。
⑩邦家:国家。廉耻:廉洁和气节,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当时社会风气败坏,贪赃枉法者横行霸道,而正直清廉之士却遭到迫害。作者以《易经》中的“损”卦为题,表达了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愤慨不平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太学生上朝时的情景,揭示了贪赃枉法者的罪行,并号召大家为维护国家的廉耻而努力。
【译文】
三丈高的幡旗,高过了竿子,
太学生的旗幡高高地升起。谁人能救这无辜受苦的人?
挽回乾坤扭转时局,这大概并不太难办,
请君先为遮道说句情。
道路不可通行,使者怎能紧闭?
车马已经没收归官,各人都有过错。 但愿你向宰相申诉,不要屈服于权势。
希望你为国家保持廉耻。
廉耻一坏公莫轻,拜尘颂功风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