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十里听秋声,踏入寒莎路几层。
云堕松梢邀过客,霜酣枫叶卧高僧。
溪舟兴尽怜空返,邻酒呼来醉未能。
落日满山归去急,何时挥麈共禅灯。
秋日天王寺访杨伯翼不遇寒林十里听秋声,踏入寒莎路几层。
云堕松梢邀过客,霜酣枫叶卧高僧。
溪舟兴尽怜空返,邻酒呼来醉未能。
落日满山归去急,何时挥麈共禅灯。
注释:
- 寒林十里听秋声:形容深秋的山林中,树木的叶子渐渐变黄,发出阵阵秋声。
- 踏入寒莎路几层: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在寒气逼人的沙路上,感觉像是进入了一层又一层的冰雪世界。
- 云堕松梢邀过客:形容云彩飘落至松树梢头,仿佛是在邀请过往的客人。
- 霜酣枫叶卧高僧:形容霜降后,枫叶上的霜变得更加浓重,仿佛高僧般静卧其中。
- 溪舟兴尽怜空返:形容在小溪上乘船游玩到兴致全无,只能空手返回。
- 邻酒呼来醉未能:形容被邻居叫去喝酒,但因为酒力未尽,所以不能醉。
- 落日满山归去急:形容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峦,回家的脚步变得急促。
- 何时挥麈共禅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杨伯翼一同探讨佛法、挥麈(扇子)打坐的渴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和诗人拜访友人未遇的情景诗。首句“寒林十里听秋声”,通过听觉描绘出深秋时节树林里传来的阵阵秋声,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次句“踏入寒莎路几层”,则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诗人踏上了覆盖着积雪的山路,感受着寒气的侵袭。
三、四两句“云堕松梢邀过客,霜酣枫叶卧高僧”,则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彩比作有意邀请过客的松梢,将霜比作陶醉于枫叶中的高僧。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加了诗的趣味性,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明。
五、六句“溪舟兴尽怜空返,邻酒呼来醉未能”,进一步描绘了游人在小溪上乘舟游玩到兴致阑珊,只能空手返回,以及因酒力未尽而无法醉倒的情景。这一部分既展现了游人的愉悦心情,也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七、八两句“落日满山归去急,何时挥麈共禅灯”,则表达了诗人对与杨伯翼一起探讨佛法、挥麈打坐的向往。这里的禅灯,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光芒。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美好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并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双重赞美,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