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从大岘来,暮投穆陵宿。
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
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
山高夜深寒,月色空明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宿穆陵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晓从大岘来,暮投穆陵宿:清晨从大岘出发,黄昏时到达穆陵关休息。
- 大岘:这里指代诗人出发的地方,可能是他旅途的起点或中途停留之地。
- 穆陵关: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是唐代重要的关隘之一。
- 宿:住宿。
- 整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起止点,以及夜晚的到来。
- 赏析:诗人描述了自己早晨离开某个地方,晚上来到一个关隘并在那里休息的场景,这反映了他旅途的奔波与劳顿。
2. 古道通青徐,层关翳林木:古老的道路通向青色的徐州,层层的关隘掩映在林木之中。
- 青徐:指古代的徐州地区,徐州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
- 古道:历史悠久的道路。
- 林木:树木丛生,形容环境优美,也暗示了路途的艰难。
- 这句描绘了路途的遥远与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路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观的喜爱。
3. 仰瞻天宇宽,下瞰群峰矗:仰望天空显得宽广,俯瞰群山巍峨耸立。
- 天宇:天空。
- 苍穹:广阔的天空。
- 群峰矗:众多山峰高耸。
-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高处的开阔视野和对自然景色的赞叹。
- 赏析:诗人通过仰望和俯瞰,展现了大自然的高远与壮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4. 落日见东溟,浮霭暗平陆:夕阳西下时,可以看到东海的辽阔;云雾笼罩着地面。
- 东溟:东方的大海。
- 浮霭:飘渺的雾气。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和天空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流逝的感慨。
- 赏析:诗人捕捉了夕阳下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光影和云雾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5. 耿耿不成寐,披衣坐茅屋:夜深人静时分,难以入睡,只好披衣坐在茅屋里。
- 耿耿:形容星星明亮,这里指星星闪烁。
- 不成寐:无法入睡。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和对环境的不适应。
- 赏析:通过描述夜晚的自然环境和个人的感受,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6. 有事在云山,何能脱羁束:心中有事,身在云山,怎能摆脱束缚?
- 云山:这里可能指的是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的山脉。
- 羁束:束缚,这里指内心的烦恼或外界的限制。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
- 赏析:诗人通过表达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
7. 山高夜深寒,月色空明煜:山高夜深,寒风凛冽,月光皎洁明亮。
- 山高:山峰高耸。
- 夜深寒:夜深时分寒冷。
- 月色:明亮的月光。
-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山林中的寂静和美丽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