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杀戮到渔樵,三日斋宫德泽饶。
朽骨又蒙周室葬,游魂不待楚人招。
千年象教来中国,一代威仪出圣朝。
惭愧山林何所报,耕桑满野甲兵销。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联。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
万方杀戮到渔樵,三日斋宫德泽饶。
- 释义: 在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杀戮事件,而在这三天的斋宫里,皇帝的恩泽却得以流传。
- 赏析: 诗人用“万方杀戮”来描绘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而“三日斋宫”则突出了皇帝的宽容与慈悲。通过对比,展现了皇帝的圣明与仁爱。
第二联:
朽骨又蒙周室葬,游魂不待楚人招。
- 释义: 已经腐朽的骨骼被安置在周代的墓地中被埋葬,而游荡的灵魂不需要等待楚国人的召唤。
- 赏析: 这里的“朽骨”指的是战死者的遗骸,而“周室葬”则是指将他们安葬在周朝的墓地中。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三联:
千年象教来中国,一代威仪出圣朝。
- 释义: 经过千年的教化,大象传入中国,一代帝王的威仪也从这里开始。
- 赏析: 诗人以“象教”指代佛法、佛教等宗教文化传入中国,“威仪”则是指帝王的威严与仪态。这一联表达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联:
惭愧山林何所报,耕桑满野甲兵销。
- 释义: 我为山林感到惭愧,因为我未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现在田野上到处都是耕田的人,武器已经被销毁。
- 赏析: 诗人用“惭愧”来形容自己对山林百姓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则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佛教文化传播和百姓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慈悲和自然的关注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