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帘分影上书床,梦破才销一瓣香。
鸟送晴音来灌木,蝶寻春色过危墙。
命题自觉吟哦细,罢诵还为念虑防。
与点高情谁更识,举舆无地遂心肠。

孟夏书怀

午帘分影上书床,梦破才销一瓣香。
鸟送晴音来灌木,蝶寻春色过危墙。
命题自觉吟哦细,罢诵还为念虑防。
与点高情谁更识,举舆无地遂心肠。
注释:

  1. 午帘分影: 中午的窗纱,映出窗外的影子。
  2. 上书床: 在桌子上铺上书垫就寝。
  3. 梦破: 梦中醒来的感觉,形容思绪纷乱。
  4. 才销: 才写完。
  5. 一瓣香: 佛教中用来形容供品的一种,常用作比喻。
  6. 晴音: 晴空的鸟鸣声。
  7. 危墙: 高大坚固的墙壁,这里象征困难或危险。
  8. 命题: 指题目或命题。
  9. 吟哦: 吟唱和咏叹,这里是形容读书或写作的状态。
  10. 念虑防: 担心和忧虑。
  11. 与点: 点数、计算,这里可能是指对某事有所思考和规划。
  12. 举舆: 古代车轿,泛指出行。

译文:

午后的窗纱映出我的影子,我在书桌前读书直到梦醒时分,才把笔放下。梦中醒来时,只留下一点清香的残烟。鸟儿飞过晴朗的天空送来了悦耳的声音,而蝴蝶则在春天的颜色中飞舞,穿过高高的围墙。我给自己定下的题目是细细吟哦,但读完后仍然会担忧未来的计划。与别人相比,我自己更懂得如何去思考和规划未来。我独自一人,没有地方可以随心所欲地放松心情,只有继续前行才能满足内心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书斋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午间阅读时的心境变化及所思所感。首句“午帘分影上书床”,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专注的午后时光,午间阳光透过窗纱洒落在书桌上的文人形象显得格外生动。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直至梦醒才放下笔砚。第二句“梦破才销一瓣香”不仅写出了诗人沉浸在学习中无法自拔的情景,也暗示了他内心对知识无尽的向往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三句“鸟送晴音来灌木,蝶寻春色过危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隐喻,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里的鸟鸣和春色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致,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最后两句“命题自觉吟哦细,罢诵还为念虑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他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需要提前计划和思考,因此即使在读书之余也要不断警醒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与生活的热爱,又透露出其深思熟虑的个性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