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江头系客舟,缅怀丞相旧风流。
堂堂大义勤王日,耿耿孤忠就死秋。
北伐自期终复汉,东征谁谓竟亡周。
一身独任纲常责,肯戴南冠学楚囚。
过吉水吊文丞相
【注释】吉水:即今江西吉安市。系客舟:将船拴在江边的木桩上,以便停泊。缅怀:追念。丞相:指文天祥,曾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故称。
【译文】
我在吉水江头把系着的客船停泊下来,我怀着敬仰之心怀念丞相您当年风流倜傥的风采。
您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勤王抗敌,以大义凛然、耿耿忠心为国捐躯。
北伐之役,本以为终可光复汉室,但不幸战败,您也随同周世宗战死疆场。
您一身担负着维系纲常的责任,又怎能像楚国的伍子胥那样,忍辱负重,甘愿背负罪名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写的一篇吊文,抒发了对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崇敬与悼念之情。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吉水江头停船,追怀文天祥。吉水江头,即今江西吉安市,文天祥曾在此作《正气歌》,因此这里成为他生前活动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系舟,自然是为了吊古思人。“系客舟”,表明诗人此时身处异乡,羁旅漂泊;“缅怀”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文天祥的追忆,又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接着,诗中通过“堂堂”“耿耿”等词语,描绘出文天祥那种忠君报国的气节形象。文天祥在南宋灭亡之际,力主抗战,收复失地,但最终因战败而被迫殉国。他的这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诗人。最后两句则从文天祥的一生经历入手,指出他虽然忠诚于国,但却未能成功。这是因为他北伐失败后,又被元军俘虏,最终死于元朝。这一句既是对文天祥一生的评价,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与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