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嚣贪境僻,问俗喜风淳。
有地多栽竹,无人不负薪。
衣冠存太朴,礼让习先民。
巳决移家计,萧然物外身。
【注释】
卜居:指选择居住地。武康:即浙江杭州的武康县,当时属吴兴郡。避嚣:避免喧闹;这里指远离喧嚣的都市。嫌僻:嫌恶偏僻。问俗:询问风俗。风淳:风俗淳朴。有地多栽竹,无人不负薪:有了田地便多种植竹子,没人会欠柴草钱(因为种竹子不砍伐树木)。衣冠:指读书人。太朴:最朴素。礼让:指讲究礼貌和谦让。移家计:搬家的计划。萧然:形容闲散清静的样子。物外身:指超脱尘世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隐居武康后的生活情趣和心路历程的七言绝句。诗人以“卜居”“避嚣”起头,点明自己隐于武康的缘由,表现了他对世俗的厌恶。“问俗”二句,又写出他对淳朴风俗的喜爱。“有地多栽竹,无人不负薪”,既说明他拥有一片竹林,又有柴薪之用,体现了他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诗的中间四句是说,虽然自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心中仍然怀揣着“衣冠存太朴,礼让习先民”的理想境界,并已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尘世,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面前不得不作出的抉择。
诗人以“巳决移家计,萧然物外身”收尾,表明自己已经下定决心离开武康,过上了隐居生活。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武康隐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追求自然、简朴、恬淡、闲适的生活理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生活的无奈和悲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