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林塘仄径迤,名园随地足幽思。
城隅掩映疑无路,水曲周遭别有篱。
转转庭台都是画,疏疏花木尽成诗。
披帷雅见人为岳,明月清尊对玉蕤。
【解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作者以“名园随地足幽思”起兴,点出主题。然后从空间、时间两方面来铺叙写景。
首联“回合林塘仄径迤,名园随地足幽思”,意思是:曲折的林间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出去,到处都有美丽的园林,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在这幽静的境界里。“回合”、“林塘”、“仄径”、“名园”,“迤逦”、“幽思”,是名词性词语作状语,修饰动词“行”;“随地足幽思”是谓语,“名园”和“幽思”之间是主谓关系,“随地”“足”是并列谓语,“幽思”是宾语;“随”是介词,后面接宾语“名园”,“足”是动词,后面接补语“幽思”。
颔联“城隅掩映疑无路,水曲周遭别有篱”,意思是:城角掩映着树木,仿佛没有路可走,水边曲折环绕,另有一番情趣。“城隅”“掩映”“疑无路”,是名词性词语修饰动词“行”,修饰名词“路”,表示行走的方向;“城角”和“掩映”之间是并列谓语,“掩映”是动词,“城角”是宾语,“疑无路”是补语。
颈联“转转庭台都是画,疏疏花木尽成诗”,意思是:庭院中的亭台楼阁层层叠叠,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四周花木疏密相间,仿佛是一首首优美的诗篇。“转转”“庭台”“都是”是名词性词语修饰动词“行”,修饰名词“画”;“庭台”“都是”是并列谓语,“庭台”是宾语,“画”是补语;“疏疏”“花木”“尽成”是动词+介词结构,修饰名词“诗”。
末联“披帷雅见人为岳,明月清尊对玉蕤”,意思是:在帷幔的遮挡下,看见人如山峰一样高大,明月清亮如玉盘一般明亮,我举杯对着月亮饮酒。“披帷”“见人”“为岳”“明月”“清尊”、“对玉蕤”是名词性词语作状语,修饰动词“行”,修饰名词“人”、“月”、“酒”。
【答案】
题目:《题满扶翼芳园和叶六桐明府韵》
译文:曲折的林间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出去,到处都有美丽的园林,让人流连忘返,沉浸在这幽静的境界里。城角掩映着树木,仿佛没有路可走,水边曲折环绕,另有一番情趣。庭院中的亭台楼阁层层叠叠,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四周花木疏密相间,仿佛是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在帷幔的遮挡下,看见人如山峰一样高大,明月清亮如玉盘一般明亮,我举杯对着月亮饮酒。
赏析:
全诗写景优美,意境深远。诗中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景物具有生命和情感,生动活泼而富有情趣。如第一联中用“掩映”“疑无路”等词描绘了诗人漫步时看到的景色,形象逼真,富于变化。第二联中用“水曲”“周遭”“别有篱”等词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物,使人感到清新脱俗。第三联中用“转转”“都是”“尽成”等词写出了诗人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第四联中用“披帷”“见人”“为岳”“明月”“清尊”、“对玉蕤”等词写出了诗人所见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