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明珠定有无,岭南财力未全苏。
林间鹬鸟毛难毨,水底鲛人泪欲枯。
岂谓徵求烦使节,还应轸恤缓民逋。
更闻卜吏多迁客,何日恩波到海隅。

诗句原文:

翡翠明珠定有无,岭南财力未全苏。

林间鹬鸟毛难毨,水底鲛人泪欲枯。

岂谓徵求烦使节,还应轸恤缓民逋。

更闻卜吏多迁客,何日恩波到海隅。

注释解析:

  • 翡翠明珠定有无:比喻岭南的财富与珍珠翡翠一样难以估量和确定其价值(”翡翠明珠定有无”暗示了对财富价值的不确定性)。
  • 岭南财力未全苏:指岭南地区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或繁荣(”财力未全苏”表达了岭南地区目前的经济状态)。
  • 林间鹬鸟毛难毨:通过鹬鸟难以拔起自己的羽毛来比喻处境艰难,无法摆脱困境(”鹬鸟毛难毨”形象地描绘了困境中的无奈)。
  • 水底鲛人泪欲枯:以水底鲛人的泪水干涸来象征岭南人民的苦难已极(”泪欲枯”表达了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达到了极致)。
  • 岂谓徵求烦使节:表达对征讨使者带来的烦恼和压力的不满(”岂谓徵求烦使节”反映了作者对外界干预的反感)。
  • 还应轸恤缓民逋:呼吁应关注并减轻民间的负担,给予更多的关怀(”还应轸恤缓民逋”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刻关切)。
  • 更闻卜吏多迁客:通过听到更多被贬为低级官员的人的经历,暗示朝廷内部的不公(”卜吏多迁客”反映了官场中的不公平现象)。
  • 何日恩波到海隅:期盼朝廷早日给予恩惠,让百姓受益(”何日恩波到海隅”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赏析:
此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岭南地区当前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朝廷政策的不满。首句“翡翠明珠定有无”运用翡翠与明珠的珍贵象征来比喻岭南的财富,而结尾的“何日恩波到海隅”则寄托了作者对朝廷施恩、缓解民众疾苦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是作者对岭南地区现状的直接反应,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通过对岭南地区的具体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