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空山中,鸟鸣知雨歇。
寂寂启寒扉,林端澹疏月。
注释:
夜深时,空寂的山中一片安静;鸟鸣声传来,知雨已经停了。
静静地推开了寒冷的门扉,林端朦胧地显现出疏朗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静夜景象的小诗。前两句写静夜山中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在寒门启闭时所见到的月色。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
夜静空山中,鸟鸣知雨歇。
寂寂启寒扉,林端澹疏月。
注释:
夜深时,空寂的山中一片安静;鸟鸣声传来,知雨已经停了。
静静地推开了寒冷的门扉,林端朦胧地显现出疏朗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静夜景象的小诗。前两句写静夜山中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在寒门启闭时所见到的月色。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一首咏泰山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泰山极顶,俯瞰周围群峰,顿觉天地开阔,心胸开阔,感慨万分。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层峦绝巘转氤氲,倒影凌虚日观分。” 这句诗的意思是:层层叠叠的山峰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倒映在水中,仿佛太阳的倒影被分成了两半。这里的“层峦”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峦,“绝巘”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氤氲”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倒影”则是指水波荡漾的影子。整句诗通过描绘山峰
古别离 长安百尺楼,其户衔明珰。 岧尧入云中,双阙遥相望。 明月照玉颜,皎皎流素光。 中夜理瑶瑟,纤指发清商。 初弹双黄鹄,再弹孤鸳鸯。 凄飙动罗帏,馀响激微霜。 仰视河汉直,寒波浩无梁。 安得高飞翼,为君凌空翔。 注释: 1. 长安百尺楼:长安,古代中国的一个大城市,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城市。百尺楼,形容楼高非常高。 2. 其户衔明珰:其,代指楼的门。衔,含着、叼着。明珰,明亮的装饰物
顺昌道中 山如眉黛水如罗,溪上人家绣户多。十五小姬催客醉,银筝弹出伯劳歌 山峦似女子的眉毛般弯曲,流水则宛如绚丽的丝带;溪边人家的屋舍装饰着刺绣窗花,美丽动人。随着傍晚时分,一群年轻女子在屋内催促着游客饮酒作乐直至酩酊大醉,而她们手中拿着银色筝琴,弹奏起伯劳鸟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顺昌道中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注释: 夜深时,空寂的山中一片安静;鸟鸣声传来,知雨已经停了。 静静地推开了寒冷的门扉,林端朦胧地显现出疏朗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静夜景象的小诗。前两句写静夜山中的景象,后两句写诗人在寒门启闭时所见到的月色。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宁静,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衷纯是明代的诗人,字玄白,号元白、玄白,是“梅溪李氏”李芳的从子和李良年的伯曾祖父。 李衷纯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他不仅以其才华和成就在当时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备受赞誉。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样,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官员,其职业生涯跨越多个领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举目同为客,何人似我闲。" - 关键词:举目、同为客、何人、似我、闲 - 翻译:放眼望去,大家都像是漂泊的客人,没有人像我现在这样悠闲自在。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其他人忙碌奔波生活的观察,并强调了自己独特的心境——悠闲和自由。 - 赏析:通过对比其他旅客和自身的不同,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二句: "舟中安笔砚,到处写溪山。" - 关键词
顺昌道中 山如眉黛水如罗,溪上人家绣户多。十五小姬催客醉,银筝弹出伯劳歌 山峦似女子的眉毛般弯曲,流水则宛如绚丽的丝带;溪边人家的屋舍装饰着刺绣窗花,美丽动人。随着傍晚时分,一群年轻女子在屋内催促着游客饮酒作乐直至酩酊大醉,而她们手中拿着银色筝琴,弹奏起伯劳鸟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顺昌道中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泊煎湖上的生活和感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 近识舟居乐,波涛渐不惊。 > 靠近湖泊的时候,我意识到住在船上是多么的快乐。波涛虽然不断冲击着船身,但我已经不再感到害怕了。 > 临流谙水性,随问问山名。 > 我学会了如何在水中航行,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山上的信息。 > 樵径通牵路,松风杂棹声。 > 有一条通往山上的小径,每当风吹过松树时,就会发出混杂的船桨声。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 “舟中寄同学诸子”,是说船在江中,我寄语船上的各位同窗:“当你们乘船顺江而下的时候,要善于操持你的船舵,因为船行至中流时最好用篙来控制。”这是诗人对同学们的叮嘱;“为语操舟者,中流好着篙”,是说告诉你们,当船行至半路(即中流水面)时最好用篙来控制船的方向,以便安全地驶向远方。 第二联“微风生浦溆,一水尽波涛”,是说微风拂动水面、荡涤河湾
这首诗是一首咏泰山的七言绝句。诗人登上泰山极顶,俯瞰周围群峰,顿觉天地开阔,心胸开阔,感慨万分。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的第一句:“层峦绝巘转氤氲,倒影凌虚日观分。” 这句诗的意思是:层层叠叠的山峰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倒映在水中,仿佛太阳的倒影被分成了两半。这里的“层峦”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峦,“绝巘”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氤氲”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倒影”则是指水波荡漾的影子。整句诗通过描绘山峰
晚泊临水驿 同舟拾枯竹,钻火作盘餐。 晚食推篷坐,秋风隔浦寒。 山亭临水驿,旧吏送新官。 独有沧浪叟,年年倚棹看。 【注释】 1. 晚泊:晚上停宿在水边。 2. 同舟:共乘一船。 3. 钻火:用打火石取火做炊事。 4. 沧浪叟:渔翁。 5. 山亭临水驿:山亭在江边驿站的边上。 6. 旧吏:过去的官吏。 7. 沧浪叟:渔翁。 8. 年年倚棹看:每年靠着船舷观看。 【译文】 和同伴们一起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