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拾枯竹,钻火作盘餐。
晚食推篷坐,秋风隔浦寒。
山亭临水驿,旧吏送新官。
独有沧浪叟,年年倚棹看。

晚泊临水驿

同舟拾枯竹,钻火作盘餐。

晚食推篷坐,秋风隔浦寒。

山亭临水驿,旧吏送新官。

独有沧浪叟,年年倚棹看。

【注释】

  1. 晚泊:晚上停宿在水边。
  2. 同舟:共乘一船。
  3. 钻火:用打火石取火做炊事。
  4. 沧浪叟:渔翁。
  5. 山亭临水驿:山亭在江边驿站的边上。
  6. 旧吏:过去的官吏。
  7. 沧浪叟:渔翁。
  8. 年年倚棹看:每年靠着船舷观看。

【译文】
和同伴们一起驾船,捡拾了船上的枯竹子,点燃打火石烧起火来做成了一顿简单的饭菜。
晚上吃完饭,推开船篷坐在船上欣赏着秋风吹过的江面,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山亭靠近水边的驿站,是以前的同事现在变成了现在的官员,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的变化和身份。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个苍老的渔夫,他年复一年地看着船只行驶,欣赏着江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泊驿站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晚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交融,以及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同舟拾枯竹,钻火作盘餐”,描绘了诗人与同伴共同劳作的情景。他们从船上收集了枯黄的竹子,然后用火钻将竹子点燃制成了食物。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生活的艰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二句“晚食推篷坐,秋风隔浦寒”,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时分的景象。晚风带着丝丝寒意,诗人和同伴们在篷船上坐下来吃饭,感受着秋风带来的凉意。这里的“推篷”和“坐”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

第三句“山亭临水驿,旧吏送新官”,则是对驿站的描述。山亭位于江边,而驿站则是古代传递信息的场所。这里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忙和复杂。同时,也暗示了新旧交替、人事更替的主题。

最后两句“独有沧浪叟,年年倚棹看”,则是对那位沧浪叟的描写。沧浪叟是一个渔翁,他年复一年地看着船只行驶,欣赏着江景。这里的“独有”表达了诗人对于沧浪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