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砧兼落叶,总是别离情。
去路千程远,归舟一叶轻。
秋云连树暗,寒日映川明。
亦有沧浪兴,何时共濯缨。
这首诗名为《送陈生归吉水赤岸二首 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昌祺所作,内容如下:
清砧兼落叶,总是别离情。
去路千程远,归舟一叶轻。
秋云连树暗,寒日映川明。
亦有沧浪兴,何时共濯缨。
- 注释:
- “清砧”:指古代的砧石,常在夜晚用于捣衣,声音清脆,常用来象征离别的哀愁。“落叶”则代表季节更替,秋天的到来,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
- “总是别离情”:直接表达了诗中的主题,即无论何时何地,离别之情都是不变的主题。
- “去路千程远”:形容道路非常遥远,暗示了前途未卜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归舟一叶轻”:用轻盈的一叶舟比喻归途的轻松和愉快,与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
- “秋云连树暗”:描绘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秋天景象,云层低垂,遮住了树木的光辉,增加了几分凄凉之感。
- “寒日映川明”:利用寒冷的日光照射下的清晰河流,反衬出内心的温暖或是对过往的回忆。
- “亦有沧浪兴”: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也有一种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愿望。
- “何时共濯缨”:最后一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重聚。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别离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开头两句“清砧兼落叶,总是别离情”,直接点题,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整首诗的中心思想——离别。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从路途的漫长、舟行的轻快,到秋天的阴云和冬日的阳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最后的一句“亦有沧浪兴,何时共濯缨”更是提出了对未来团聚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未来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