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萧萧郭隗台,清砧明月两堪哀。
千愁百感多如雨,今夜灯前一并来。
【解析】
题干是“客夜闻砧,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答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中的标题、注释等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砧声的凄凉,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荒草萧萧郭隗台”,交代了一个环境:荒草萋萋的郭隗台,这是作者在听到砧声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景象。“荒草”二字,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又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一个“萧萧”字,既写出了荒草的茂密,又烘托出砧声的凄凉。“荒草萧萧”,使人想起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故事,那是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故事。“郭隗台”,即齐桓公筑台以招贤的地方。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借古讽今,暗示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接下来“清砧明月两堪哀”,紧承上句而来。砧声是古代妇女捣衣时发出的声音,这里用来象征思妇的哀怨之声,所以“清砧”二字,便有无限情思。明月当空,照着砧声,显得更加凄凉,也更能引起人的悲哀。
末句“千愁百感多如雨,今夜灯前一并来”,承接上两句而来。面对砧声,面对明月,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自己的种种不幸,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想到了许多许多。“千愁百感”、“万端愁绪”,这些词语,都表现了诗人的悲伤情绪。而“多如雨”,则将这种悲伤情绪渲染得更为强烈。诗人说:“今夜灯前一并来”,意思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承受这份忧愁吧!
【答案】
客夜闻砧
荒草萧萧郭隗台,清砧明月两堪哀。
千愁百感多如雨,今夜灯前一并来。
注释:
①客夜闻砧:客夜,指夜晚;闻砧(zhīn),听到捣衣石上的砧响,此起兴之笔,为下文铺垫。
②荒草萧萧郭隗台:萧萧,草木茂盛的样子。郭隗台,地名,传说中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而逃至此地筑台自誓处。
③清砧明月两堪哀:砧声凄切,月光皎洁,二者相互映衬,更显出诗人心中的悲凉。堪哀,足以令人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写边塞征人思妇离愁别怨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开头二句,以砧声起兴,烘托出一片凄凉气氛,然后点明题目“客夜”,说明是客居异乡之夜。三、四句写景抒情,把思妇的愁情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