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颜出霞表,吐词落飞湍。
群公实同声,感激亦联翩。
顿令寒炉灰,袅袅生微烟。
顾惭七尺躯,却受世人怜。
缅怀翳桑饿,报德知何年。
悽恻流哀音,一致达者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烛下书怀呈郡中诸公,抗颜出霞表,吐词落飞湍。

  • 注释:在烛光下写下自己的思念之情,献给郡中的众位官员。抗颜出霞表,指的是挺直身躯,表现出不凡的气节。
  • 赏析:通过“烛下书怀”展现了诗人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借着蜡烛的光芒,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思慕。而“抗颜出霞表”则形容了诗人不畏艰难、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第二句:群公实同声,感激亦联翩。

  • 注释:众多官员们确实发出了相同的呼声,并且对此表示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 赏析:“群公”指的是同僚或下属,“同声”表达了大家心有戚戚之感,共鸣之声。这体现了韩愈与同僚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共同事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第三句:顿令寒炉灰,袅袅生微烟。顾惭七尺躯,却受世人怜。

  • 注释:突然之间,寒冷的炉火中飘起了细小的灰烬。我自感惭愧,身长七尺却遭受人们的怜悯。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又哀伤的画面。诗人用寒炉灰的形象比喻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关心他人的处境,表现了他的谦虚和谦逊。同时,也反映出他的身世之悲,尽管才华横溢却仍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

第四句:缅怀翳桑饿,报德知何年。

  • 注释:回忆曾经饥渴难耐的日子(翳桑),知道报答恩情的时间难以预测。
  • 赏析: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表达了对艰苦岁月的感怀以及对恩情的珍视。这种对历史苦难的沉思,也体现了韩愈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至七句:凄恻流哀音,一致达者前。

  • 注释:声音凄凉悲伤,表达着一致的情感。那些志同道合的人,现在都聚集在这里。
  • 赏析:这里描述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者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韩愈本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以及他们对自己事业的支持与鼓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情境的描绘,以及深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韩愈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