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不识识乡音,欲问先看泪满襟。
岂是不知儿女态,天涯孤客易伤心。
注释:
乡人不识识乡音,想要问候却先流下了泪水。
难道是不了解女儿的娇态,在天涯沦落的孤客容易感到伤心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扬州偶遇家乡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诗的前两句“乡人不识识乡音,欲问先看泪满襟。”描绘了诗人与家乡人相遇的情景。乡人虽然不认识作者,但一见到作者就忍不住落泪,这可能是因为作者身上流露出的乡音触动了他们的情感。这里的“识”是指识别的意思,而“乡音”则是指家乡的声音或口音。乡人之所以想要问候作者,是因为他们被作者身上流露出的乡音所打动。然而,当他们看到作者流泪时,却不敢轻易打扰,而是先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这里的“欲问”表明他们想要了解作者的情况,但由于担心自己的情绪会给对方带来困扰,所以选择了谨慎的态度。而“先看泪满襟”则进一步描绘了乡人对作者情绪的关注和理解。他们不仅注意到了作者流泪这一细节,还试图猜测背后的原因。这种关注和关心可能源于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可能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沟通。
诗的后半部分“岂是不知儿女态,天涯孤客易伤心。”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之情。乡人可能并不知道作者已经离家多年,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双方之间的交流不畅,或者是因为乡人过于专注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忽略了倾听对方的倾诉。然而,即使乡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能感受到作者身上所承载的孤独和辛酸。这种情感共鸣使得他们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乡人在扬州的偶遇情景以及两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