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挂高城,荒祠坐二更。
渐闻天籁发,那有夜珠明。
静柝依寒漏,疏钟送远声。
露深檐瓦白,清冷不胜情。

【诗句释义】

初九夜,在东岳庙庭中,我在露坐,等待时间。淳儿和我的其他儿子们比赛技艺。

片月挂在高城之上,荒废的祠堂里,我坐着等待了两个更。

逐渐听到天籁之声,哪有夜珠那么明亮。

静柝声伴随寒漏声,疏钟声送远声。

露水深到瓦上,清冷得让人难以承受。

【注释及赏析】

“片月”指一轮残月,“挂高城”,指月亮挂在高高的城墙之上,暗示了夜晚的时间,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的感受。

“荒祠坐二更”,指的是作者在东岳庙的废墟之中坐等了两个更天,这里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回忆、对于未来的期待或者对于当下生活的无奈等多重感受。

“渐闻天籁发”,指的是作者开始听到了自然界的声音,这里的“天籁”是指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而“那有夜珠明”则表示这些自然界的声音并没有像夜明珠一样发出明亮的光,这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类欲望的批判和反思。

“静柝依寒漏”,指的是静柝声伴随着寒漏声,这里的“柝”是一种古代的敲击用具,而“寒漏”则是指寒冷的漏壶,用来计时的工具。这里的“依”字,可能表达了一种依赖、依附的关系。

“疏钟送远声”则是指疏钟声送走了远方的声音,这里的“疏钟”可能是指一种音色空灵的钟声,而“送远声”则可能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绪。

“露深檐瓦白”,则是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凄清的景象,露水覆盖着屋檐上的瓦片,显得格外的洁白和冷清,这也许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清冷不胜情”,则是整首诗的结尾部分,“清冷”是形容露水和瓦片的状态,而“不胜情”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清冷感觉无法承受的情感,也许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