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蚕初出悄无眠,数尽更筹觉暮寒。
柳色弄阴春已暝,角声吹月夜将阑。
金炉火冷沉烟细,罗幌风生蜡炬残。
独坐空庭望银汉,碧天如水露漙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夜坐时所创作的。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及其翻译,同时提供了一些注释和赏析:

夜坐(一作《秋夜寄崔国辅》)

吴蚕新丝初出细无声,月光下静静织着。
夜晚寂静,时间流逝到了深夜。
柳树的影子在阴暗中摇曳,春天已经过去。
远处的角声吹响月亮西沉,夜已将尽。
金炉里的火渐渐熄灭,留下一缕淡淡的烟。
纱帐里风吹来烛光摇曳,蜡烛快要燃尽。
独自坐在空庭之中,仰望星空中的银河。
碧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亮而澄澈。

注释与解析

  1. 吴蚕新丝初出:“吴”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蚕”是养蚕业的重要产物。新丝初出可能是指新收获的蚕丝刚刚被抽出来或制作完成。
  2. 数尽更筹觉暮寒:“更筹”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用于记录时刻。这里指深夜时分。
  3. 柳色弄阴春已暝:柳树因夜色渐深显得更加柔美、朦胧。“暝”是天色变黑的意思。春天虽然结束,但是柳树依旧散发着它的魅力。
  4. 角声吹月西沉:古代用角声来报时,这里指时间指向黄昏时分。“吹”表示声音从远处传来。
  5. 金炉火冷沉烟细:金炉中的火焰已经熄灭,只剩下细细的烟雾。这里的“沉”可能是指烟雾缓缓升起的样子。
  6. 罗幌风生蜡炬残:罗幌是古代室内悬挂的纱帘或者是帷幔,此处形容微风拂动着纱帘。蜡烛即将燃尽,残存的光芒在风中摇曳。
  7. 独坐空庭望银汉:在空旷的庭院中,诗人独自坐着,抬头望向夜空中的银河。银河是天空中弯曲的河流,常用来形容遥远或美丽的景象。
  8. 碧天如水露漙漙:碧蓝的天空如同洗过的水那般清澈透明,天空中的云彩也像水面上的波纹一样轻轻荡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