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东登太乙坛,云从霭霭汉衣冠。
九霄风动豺狼远,六月霜飞草树寒。
日观俯看人世隘,天门北望帝廷宽。
省方独有匡时略,满拟皇图与泰安。
【注释】
叨从:承蒙皇帝召命。登岱:登上泰山。太乙坛:在泰山的东面。云从霭霭:指云雾缭绕。汉衣冠:指帝王所穿的衣服。豺狼远:指山风凛冽,使野兽远避。六月霜飞草树寒:指天气转冷。日观:即日出之处,在今泰安城东北。俯看人世:指登高而俯瞰人间景象。天门:在泰山南坡最高处,北望帝廷宽:指仰望泰山极顶,感到天庭辽阔无边。省方:视察各地,这里是巡视的意思。匡时略:匡正天下的举措和谋略。泰安:指泰山之阳平阴雨之地。皇图:指国家的政治蓝图。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冬,诗人应诏自洛赴泰山封禅,途经兖州时有感。首联写诗人奉命东上泰山;颔联写登临泰山,目睹山中景色;颈联写泰山的雄奇壮丽;尾联则表达诗人对国家政治前景的美好祝愿。
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语言质朴自然,不尚雕琢,是一首咏泰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