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日以降,瞻乌于谁屋?
秦售十二城,赵夸如此璧。
宿昔相如子,风云气绝伦。
忽承赵王命,携璧西入秦。
强秦尚诈术,弄璧城不入。
公子怒见欺,裂眦睨柱立。
全璧归赵廷,位列廉颇左。
计谋日云拙,几作渑池虏。
壮士岂若此,公子非真勇。
暴虎复凭河,事有轻且重。
两国急啮噬,璧乃秦兵饵。
天地相颠倒,血成沧海水。
强弱自有分,竟入秦王府。
邯郸白骨寒,鬼哭千万古。

王风日以降,瞻乌于谁屋?

秦售十二城,赵夸如此璧。

宿昔相如子,风云气绝伦。

忽承赵王命,携璧西入秦。

强秦尚诈术,弄璧城不入。

公子怒见欺,裂眦睨柱立。

全璧归赵廷,位列廉颇左。

计谋日云拙,几作渑池虏。

壮士岂若此,公子非真勇。

暴虎复凭河,事有轻且重。

两国急啮噬,璧乃秦兵饵。

天地相颠倒,血成沧海水。

强弱自有分,竟入秦王府。

邯郸白骨寒,鬼哭千万古。

注释与赏析

首联:王风日以降,瞻乌于谁屋?

  • 解析:这句诗通过“王风”和“瞻乌”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力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乱世中寻找归属的迷茫。

颔联:秦售十二城,赵夸如此璧。

  • 解析:这里的“秦售十二城”和“赵夸如此璧”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秦国的强大和赵国的脆弱。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弱小国家被强国欺凌的愤慨。

颈联:宿昔相如子,风云气绝伦。

  • 解析:这里提到的“相如子”(即司马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才华横溢,足以与风云并列。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那些有才之士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成就。

尾联:忽承赵王命,携璧西入秦。

  • 解析:这部分反映了赵国最终未能抵挡住秦国的侵略,赵国的玉璧落入了秦国手中。这不仅是对赵国无力的批评,也暗含了对当时无能政治的讽刺。

末联:强秦尚诈术,弄璧城不入。

  • 解析:这两句诗揭示了秦国的狡猾和不讲信义的本质。通过比喻,诗人强调了即使拥有强大力量的国家也可能因为奸诈而失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和现代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势的深刻洞察。龚自珍通过运用古代典故,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还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简单的咏史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