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边送玉郎,柳丝牵挽柳条长。
柳丝挽得行人住,多向江头种两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读懂,再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赏析的角度。

“扬子江边送玉郎”,这句是说在扬子江边送别了玉郎。扬子江:即长江,古称江、济、大河。

“柳丝牵挽柳条长”,这句是说杨柳的柔枝牵引着长长的柳条,比喻离别的人儿。牵挽:牵引。

“柳丝挽得行人住,多向江头种两行”,这句是说柳丝牵引着行人驻足,他多在江头的两边种植杨柳,希望它成荫。行人:指被送别的人。种两行:指在江头的两边种树。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别离之情的诗。全诗以柳为线索,写送别的情景。首句点明地点,次句写送别的场景,第三句写行人留步的原因,第四句写行人种树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在扬子江边我送别了玉郎。

柳丝牵引着长长的柳条,

柳条牵引着行人停下脚步。

为什么多在江头种两排呢?

赏析:

《送人》一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盛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的生活情趣,风格恬静淡雅,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全诗从空间着笔,以江边杨柳起兴,以“柳”为主线,由送人而见杨柳,由杨柳而思行人。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送别图:江边杨柳依依,柳丝牵拉长长柳条挽留行人。杨柳枝条柔软,能牵动行人驻足;杨柳枝条细长,可垂挂行人的衣帽。这里用“牵”“挽”“住”“种”四个动词,把送行者的情意写活了。

后四句则从时间着笔,写出了行人离去后的情状。诗人想象行人种下柳树以后,春天到来时那一排排垂杨拂水的景象,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