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雪飞鸟尽,忽闻朔雁声。
若非寄郎书,何用送悲鸣。
冻雪飞鸟尽,
忽闻朔雁声。
若非寄郎书,
何用送悲鸣。
【注释】
- 《子夜冬歌·其三》:李孙宸所作的一首古诗。
- 《子夜吴歌》:古代诗歌的一种,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情感。
- 《子夜四时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以反映四季变化为主题。
- 朔雁:北方的候鸟,此处指北方的寒雁声。
- 郎书:书信,指丈夫寄来的信。
- 悲鸣:悲伤的叫声,这里指因寒冷和孤独而发出的哀鸣。
【赏析】
李孙宸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里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冻雪飞鸟尽”,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寂静的冬日景象,飞鸟都不见了踪影,突显出环境的严酷和孤独感。接着,“忽闻朔雁声”,突然传来了远处寒雁的叫声,为诗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然而,紧接着的“若非寄郎书,何用送悲鸣”却揭示了这份希望背后的空虚。如果没有远方亲人的书信来安慰自己,那么这悲伤又有何用?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通过对比冬日的自然景与人物内心的感受,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生动,如“冻雪”、“朔雁”等,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物的心境和情感状态。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的冷酷与人世的温暖进行对照,使得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这首诗不仅是李孙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普遍情感寄托。在那个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书信成为了人们传递思念之情的重要方式。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亲情的重视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