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界闻钟梵,中峰隐薜萝。
海门朝日近,沙市暮帆多。
凤去山空老,龙蟠井不波。
宋家宫树在,啼鸟学笙歌。

【解析】

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1)

“下界闻钟梵”,梵:佛教经典中所说的一种音译,即诵经念佛的声音。下界:佛家语,指人间。钟梵:指寺庙中的僧人诵经的梵呗声。闻:听到。梵呗:梵语“巴利文”的意思,即佛教徒用韵文唱诵佛教经典,以超度众生,故称梵呗。

(2)

“中峰隐薜萝”,中峰:指胜果寺所在的山峰。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多用于比喻隐居的人。

(3)

“凤去山空老”,凤去:传说凤凰是吉祥鸟,这里代指人或物。空:空寂、荒凉。

(4)

“龙蟠井不波”,龙蟠:盘踞,盘绕。井不波:形容水清澈见底。

(5)

“宋家宫树在,啼鸟学笙歌”。

【答案】

译文:
山下传来阵阵佛号,上边山顶隐没于薜萝之中。海门近处朝日升腾,沙市暮色里帆影众多。凤去山空,显得十分凄凉,龙蟠井中,波纹不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篇紧扣一个“静”字。首二句先写远听梵呗声,再写近观胜果寺,从听觉、视觉两方面着笔,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座清幽宁静的古刹来,为下面写寺中景物作铺垫。
三、四两句写寺外景色。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大海和夕阳中的沙市,使画面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两句既点出了时间(朝日近),也点出了地点(沙市)。
五、六句写寺内景物。“凤去山空老”,化用杜牧《题禅院》诗句,意谓凤凰飞去,空山寂静,令人感到凄冷孤寂。“龙蟠井不波”,“龙蟠”喻深藏不露的人,“不波”喻其内心平静如水,不为外物所动。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深藏不露的人以生动的形象。
最后两句写寺中的树木。诗人看到寺中的松柏苍翠,想到自己已过而立之年,不禁感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发出“宋家宫树在,啼鸟学笙歌”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