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澄鉴碧沼,潴水贮文鱼。
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
榆杨荫曲榭,荇藻敷周除。
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
层层翠鬣绕,粲粲锦鳞舒。
分沫承天泽,依光接玉渠。
春游倾士女,暇燕盛簪裾。
蠕动沾灵贶,人禽囿广舆。
虹流纷射渚,水赤幻呈书。
钩饵相忘处,天渊长晏如。
【译文】
金鱼池的碧水澄清,贮养着一群文雅的鱼儿。
已接近清华园地,还怀疑是濠濮间的隐居之所。
榆杨树荫下的曲榭,荇藻布满四周除地。
确实是皇恩浩荡,曾经供奉过皇帝的赏识余惠。
层层翠绿的鬣毛环绕,灿烂的锦鳞舒展。
分沫承天之泽,依靠阳光与玉渠相接。
春天游赏时聚集士女,闲暇时宴集盛装衣裾飘逸。
蠕动沾恩灵贶,人禽囿广舆中。
虹流纷射渚上,水色如血书。
钩饵相忘处,天地间长日晏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金鱼池的诗。作者以“澄澄鉴碧沼”起笔,描绘出金鱼池碧清如镜、清澈见底的景象;接着写金鱼池中的鱼儿,既文雅又美丽,为后文金鱼池中鱼儿游动作铺垫。
“已近清华地,还疑濠濮居”这一句,将金鱼池比喻为清华园地,又将其比作濠濮之间,表达了作者对金鱼池的喜爱之情。
接着写金鱼池周围的环境,有榆杨树荫下曲榭、荇藻敷周除等景物,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园林画卷。最后两句“信是皇慈洽,曾供睿赏馀”,表达了作者对皇家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皇家恩德的崇敬之情。
全诗通过对金鱼池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皇家恩德的感激之情和对皇家恩德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中也有一些典故和成语,如“皇慈”、“睿赏”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