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曾结白莲台,谁挈狂夫顶上来。
玉树青葱双径合,六花零乱七峰开。
联翩欲起辽东鹤,彩笔应传郢客才。
蓑笠不妨频住访,逢僧疑似雪山回。
【解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诗。“游径山观雪”是全诗的总题,以下为分题。“诸天曾结白莲台”,诸天即天上,指佛教所说的色界、无色界,这里指佛经中所说的色空世界。白莲台即佛祖说法时所坐的莲花台座。“谁挈狂夫顶上来”,意思是说谁把佛祖头上的白莲台带到人间?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以反问句式,表现了作者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及对佛理的向往。后两句是写景,“玉树青葱双径合,六花零乱七峰开。”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景象:大雪纷飞,如玉般洁白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的雪花,枝与枝之间形成了一条条雪路,像两条小路在树林中交错着伸向远方。“六花”就是六出,即雪花,这里指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七峰”是形容山峰众多。这两句诗写出了雪后山中的景象,也写出诗人眼中的世界。“联翩欲起辽东鹤,彩笔应传郢客才”。这两句的意思是想飞起来的不是鸟而是雪;而诗人自己虽然有才华,却只能在下雪的日子里写诗。“逢僧疑似雪山回”,这句诗的意思是遇见僧人时,觉得他们像是从雪山上来的。
【答案】
游径山观雪(其一)
诸天曾结白莲台,谁挈狂夫顶上来。
玉树青葱双径合,六花零乱七峰开。
联翩欲起辽东鹤,彩笔应传郢客才。
蓑笠不妨频住访,逢僧疑似雪山回。
赏析:
《游径山观雪》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咏雪诗。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情感。
首联“诸天曾结白莲台,谁挈狂夫顶上来”两句,化用了佛教经典中的典故。诸天是天上的神仙们,这里指佛经中所讲的色空中的色空世界。白莲台是佛祖说法时的座位,这里用来代指佛经。“谁挈”意为何人将。“狂夫”是指诗人自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佛祖曾在色空世界中讲经,是谁把白莲台带到人间?这两句话用夸张的手法,以反问形式,突出了诗人对佛祖的敬仰和对佛理的向往。
颔联“玉树青葱双径合,六花零乱七峰开”两句,描写了雪中的山林景色。雪后,树枝挂满了晶莹的雪花,枝间形成一条条银装素裹的小路,宛如两道通向远方的林荫小道。“玉树”指苍翠的树木,这里指树枝上的雪花。“六花”是指雪,这里指飘落的雪花。“七峰”是指山峰。这两句诗写出了雪后山中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眼中的世界。
颈联“联翩欲起辽东鹤,彩笔应传郢客才”两句,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辽东”是古地名,这里指遥远的边塞之地。“鹤”在这里指的是仙人。“彩笔”是文房四宝中的一支毛笔,常用来比喻文笔。“郢客”指楚国的文学家屈原,这里用其名代称文人雅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雪中飞起的仙鹤就像要腾云而去,而像我这样的文人却只能在下雪的时候写写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感情。
尾联“蓑笠不妨频住访,逢僧疑似雪山回”两句,描写了诗人到山中寻访的情景。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带着蓑笠,我也不妨多去山上看看,因为山僧好像从雪山上来的一样。“逢僧”指遇见和尚。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山僧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孤寂苦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