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岸崩沙仄,淮流积潦深。
沙明疑雪霁,潦迥似秋阴。
舟楫烦相待,炎蒸喜不侵。
重怜行宦地,独感济时心。
【注释】
- 楚岸崩沙仄:楚国的岸边,沙岸崩塌,水边不平。
- 淮流积潦深:淮河中水流经积水,水位很高。
- 沙明疑雪霁:沙岸明亮,好像雪后初晴一样。
- 潦迥似秋阴:溪流远而曲折,好像秋天阴霾的样子。
- 舟楫烦相待:舟船和船桨麻烦请多照顾。
- 炎蒸喜不侵:炎热的夏季也感觉不到。
- 重怜行宦地:再一次怀念做官的地方。
- 独感济时心:只有感到有志于国家的时候才会感到。
【赏析】
《渡淮》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他任滁州刺史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楚岸崩沙仄,淮流积潦深”描绘了淮河两岸的险峻景象。“楚岸崩沙仄”,暗示着楚国的江山已非昔日之景,山河破碎,令人心痛。“淮流积潦深”,则形象地描绘了淮河中水流经过积水,水位高涨的景象,给人以压抑之感。
颔联“沙明疑雪霁,潦迥似秋阴”则是诗人对景色的细腻描绘。“沙明”二字,既形容沙滩的颜色明亮如雪,又隐含着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潦迥”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流远而曲折,仿佛秋天的阴霾一般。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作者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颈联“舟楫烦相待,炎蒸喜不侵”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舟楫”指的是船只和船桨,这里用其代指家乡的水路,诗人在渡淮之际,自然会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炎蒸”二字,既形容天气炎热,又暗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喜不侵”则表示即使身处异地,也能享受到家乡的自然美景,无需担心被炎蒸所侵扰。
尾联“重怜行宦地,独感济时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重怜”二字,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又暗示着诗人曾经有过的抱负和理想。“独感济时心”则表达了诗人在渡淮之际,独自感慨自己有志于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两句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作者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和担当之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风格,即注重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精炼以及情感的真挚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