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还山中,两度寄诗帙。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
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
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
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
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
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
酬方思道以诗帙见寄
方子还山中,两度寄诗帙。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
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
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
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
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
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
【注释】:方子:指方回。方回曾隐居于山中,所以称他为“方子”。两度:两次。寄诗帙(zhì zhì):把诗稿装进书箱里寄给他。怜:同情、怜悯。在疚:病在床席上。报答:答谢。百不:百无一成。枉:枉驾,枉来。相存:互相照应、慰问。越阡术:越出常规的医术。阡陌:田间小路。天寒:天气寒冷。脆:脆弱。榆:榆树。柳:柳树。熟:收获。理:整理。瓮:酒坛子。理:收藏。得:获得。新蜜:新采的蜂蜜。欢:使高兴。亲颜:父母亲人的面容。嗟:遗憾、可惜。老:年纪大。老毋康:不要生病。蓬筚:用蓬草和竹木做成的房屋或车篷,这里借指简陋的居处。归:归宿。有道:有一定的道理。贫贱:贫穷卑贱,处境困难而不以为意。作诗:即作《酬方思道见寄》诗。谢同怀:感谢与自己思想感情相一致的朋友。商风:指商朝的乐曲。《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这里泛指音乐。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友人方回的思念之情。诗的前半部分,从对方的处境和遭遇着想,表现出诗人对他的同情和关心;后半部分,则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及对友人的安慰之意。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送别之作。
首联点明题意,说方子还在山中,已经两次给我寄了诗文稿。这是第一句。“怜余”二句承上启下,说可怜我正在病中,你却来信问候,但你的问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你的信中只有百无一成的诗句啊!这两句既写出了方子的一片好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故人”四句承前启后,说老朋友不远千里来看望我,我是多么遗憾啊!不过,幸好老人家还硬朗着,让我能勉强应付生活,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江南”以下十二句,写时景和个人心情。“江南”四句,写时令。“天寒”八句,写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和联想。这些描写,既表现了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也透露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理”五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既可”二句,写这种生活的惬意之处。“吾翁”六句,写自己的感慨。“嗟已晚”三句,说自己年岁大了,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去追求功名利禄了!而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的不幸遭遇,心中感到十分遗憾。“尚幸”,是说幸好还有老人家健在;“老毋康”,是说老人家虽然健在,但仍然不能恢复健康。末四句,是对友人的慰勉和祝愿。“人生归有道”,意思是说人生的道路是可以归结到一定的道理上去的。只要找到了这样的道路,无论富贵贫贱都是无关紧要的了。这既是对朋友的一种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作诗谢同怀”,是说写首诗来向朋友表示谢意。“商风”,是指商朝的乐曲,这里用来比喻音乐。“振瑶瑟”,意思是说让美妙的音乐传遍四方。《诗经·商颂·那》:“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里用来比喻音乐的美好动听,能够感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