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撩人转觉繁,问仙落日更移樽。
寒江冲绿回鱼艇,野岫分青到石门。
宿鸟已看争觅树,游人却笑尚寻源。
新词歌彻杯倾倒,归去林梢月一痕。
【注释】
问仙洞:即指问仙山。
野兴撩人转觉繁:野兴,即游兴;撩,撩拨;转觉,更觉;繁,多。指在野外的兴致更加浓厚了。
落日更移樽:落日,指太阳落山;更,更替;移,移动;樽,酒杯。指夕阳下,酒也更替着喝。
寒江冲绿回鱼艇:寒江,冷清的江面;冲,冲击;绿回,水波荡漾时的颜色;鱼艇,渔船。指江面上的渔舟受到冲击后,荡漾出绿色的波纹。
野岫分青到石门:野岫,山野里的山峰;分,划分;青,青色,指山的颜色;石门,指山洞或者岩石构成的门户。指山中的峰峦被分割成青色,延伸至岩石门户。
宿鸟已看争觅树:宿鸟,夜晚停息的鸟;已看,已经看到;争觅,争相寻找;树,树枝或树桩。指鸟儿已经找到栖息的地方开始筑巢,争相寻找树枝或树桩。
游人却笑尚寻源:游人,游客;却,反而、反倒;笑,讥笑;尚,还,依旧;寻源,寻找水源;源,源头、来源。指游客反而讥笑那些寻找水源的当地人。
新词歌彻杯倾倒:新词,新的诗歌;歌彻,歌声传遍;彻,传遍;杯,杯子;倒,倾倒;倾,倾斜。指新的诗歌唱遍了整个酒席,人们把杯子都倾倒了。
归去林梢月一痕(韵脚):归去,回去;林梢,树木的顶端;月一痕,月亮留下一道痕迹。指人们在饮酒作乐之后回家,只留下了月光的痕迹留在树林的顶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名胜之地——问仙山时的所见所感之作。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它们相互映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野兴撩人转觉繁”,以“野兴”起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蓬勃的气息,这种情感让他觉得眼前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句“问仙落日更移樽”,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壮美画面。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落日余晖下的美景,不禁感叹时光的流转,同时也为自己的生命之短暂而感到惋惜。
第三句“寒江冲绿回鱼艇”,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诗人看到了江面上的渔舟受到冲击后,荡漾出绿色的波纹,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这里的“寒江”、“冲绿回鱼艇”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景色的优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第四句“野岫分青到石门”,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和补充。诗人通过观察山中的峰峦被分割成青色,延伸至岩石门户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秘。这里的“野岫分青”与“石门”等意象,既表现了山的雄伟与壮丽,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敬畏与赞叹。
最后两句“宿鸟已看争觅树,游人却笑尚寻源”,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看到了鸟儿已经找到了栖息的地方开始筑巢,争相寻找树枝或树桩;而游客们却反而讥笑那些寻找水源的当地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人类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资源,而忽视了自然的美好与平衡。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人类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资源,而忽视了自然的美好与平衡。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