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高台上,豋临感慨生。
河流经绝塞,山势抱孤城。
破灶残僧去,长廊落日明。
空阶馀老树,时有怪鸦鸣。

南台寺

南台寺,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题南台寺》一诗中曾写道:“高台树色,终年不枯。流水无情,早晚西东。”可见南台寺的历史悠久,景色秀美。

野寺高台上,豋临感慨生。

野寺:指偏僻荒凉的寺庙。高台:指寺庙所在的高耸之处。豋临:指登上高处。感慨:指对世事的感慨和感慨之情。

河流经绝塞,山势抱孤城。

河流经:指河水流经。绝塞:指荒凉、险峻的地方。山势抱孤城:指山势环抱着一座孤零零的古城。

破灶残僧去,长廊落日明。

破灶:指被烧毁的寺庙。残僧:指残存的和尚或僧人。长廊:指长长的走廊。落日: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空阶馀老树,时有怪鸦鸣。

空阶:指空旷的台阶。余老树:指残留下来的老树。怪鸦鸣:指奇异的乌鸦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台寺的壮丽景色和古朴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沧桑的感叹。

首句“野寺高台上,豋临感慨生。”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南台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诗人站在寺庙的高台上,俯瞰着眼前的山水景观,心中不禁涌现出一股感慨之情。这里的“野寺”一词,既表明了寺庙的偏远,也暗示了其与世隔绝的独特魅力。而“豋临感慨生”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自然的美景面前,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慨。

颔联“河流经绝塞,山势抱孤城。”则转向了南台寺周围的地理环境。河水流淌经过一片荒凉险要之地,山势环绕着一座孤独的古城。这里的“绝塞”意味着荒凉、险峻,而“孤城”则传达出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庄重的画面。

颈联“破灶残僧去,长廊落日明。”则转入了南台寺内部的描写。残破的寺庙中,只剩下一些破碎的炊具和疲惫的僧侣身影。而漫长的走廊上,落日的阳光洒满了整个空间,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破灶”、“残僧”以及“长廊”等意象,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流逝的痕迹。同时,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南台寺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

尾联“空阶馀老树,时有怪鸦鸣。”则是对南台寺周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空旷的台阶旁残留着几棵苍老的树木,时不时传来一声怪异的乌鸦叫声。这里的“空阶”、“老树”、“怪鸦”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景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南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而古朴的画面。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中。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真谛和历史的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