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不见山,比昔山如长。
林阴没鸟影,岩声答人响。
藓色青染足,药花大如掌。
蛇径已盘百,石扉始开两。
独笑睨层旻,古今一俯仰。

注释:

游览杂赋 其二

别后不见山,比昔山如长。

林阴没鸟影,岩声答人响。

藓色青染足,药花大如掌。

蛇径已盘百,石扉始开两。

独笑睨层旻,古今一俯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通过描绘山、树林、鸟、岩、藓、药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首句“别后不见山,比昔山如长”描绘了诗人离别后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慨。这里的“不见山”意味着诗人在离别后失去了与山的联系,而“比昔山如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林阴没鸟影,岩声答人响”描述了树林中的鸟影和岩石的声音相互呼应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影子的互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

第三句“藓色青染足,药花大如掌”描绘了苔藓的颜色和药花的形态。这里的“青色”和“大如掌”都是对植物色彩和形态的形象描绘,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植物的美丽。

第四句“蛇径已盘百,石扉始开两”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和石门敞开的情景。这里的“盘旋”和“开始”都传达了山路的复杂和曲折,而“石扉”则是对古代建筑的一种想象,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独笑睨层旻,古今一俯仰”表达了诗人在仰望天空时的思考和感慨。这里的“层旻”指的是层层叠叠的天空,而“古今一俯仰”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今和仰望天空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