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塞垣通,金鞭指铁骢。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
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
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

诗句原文:

兵出塞垣通,金鞭指铁骢。

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

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

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

注释解释:

  • 诗的第一句“兵出塞垣通”,描述军队出动的宏大场景,象征着出征的壮烈与决心。
  • “金鞭指铁骢”中的“金鞭”象征权威和权力,而“铁骢”则形容战马健壮有力,二者结合表达了对将领的敬仰和期望。
  • “将军下天上”形容将军英姿飒爽,如同神助一般指挥若定。
  • “杀气绕湟中”描绘战场上弥漫着的杀气和紧张气氛,强调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 “受命边沙远”表达了将士们背负着沉重的任务,远离家乡,赴边抗敌的艰辛。
  • “防秋鼓角雄”展现了边防将士在秋季防御战斗中的英勇与激昂。
  • “匈奴犹未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尚未彻底平定北方游牧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 “何处欲输忠”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效力,贡献自己的忠诚和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塞战场的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首句“兵出塞垣通”开篇即点明主题,展现出出征的气势与决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金鞭”、“铁骢”等意象,塑造了一位英武统帅的形象。“将军下天上,杀气绕湟中”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紧张氛围,而“受命边沙远,防秋鼓角雄”则表现了边防士兵的责任感和勇气。最后二句“匈奴犹未灭,何处欲输忠”则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写,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深沉的情感,体现了王昌龄精湛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