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疲征马,泥沙困老龙。
野昏边气合,月落戍楼空。
怅别三河道,谁论万里功。
寒灯孤戍里,看取宝刀雄。
【注释】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塞的一首写景抒情诗。
【赏析】此诗写征夫久戍不归之情。首二句,写征夫远赴边塞,疲于奔命,困顿于风沙之中,老龙也难以施展身手了。“关塞”二句,描写塞外荒凉之景象:日落黄昏之际,塞外的寒气袭人;戍楼寂寥空荡,只有一弯残月悬挂在天际。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出征人远离家乡,孤身在外的凄苦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四句写征人离别家乡三千里,谁人能论功?征夫思乡情切,不禁发出感慨:“谁论万里功?”“谁论”二字,表达了征人无人可诉、无处诉说自己征战的辛苦与劳累,以及对自己功绩的无限向往和渴望的心情。最后两句以“寒灯”照应开头两句的“泥”、“马”,写在边关的夜晚,只有一盏孤零零的寒灯陪伴着征人度过漫漫长夜。征人孤独寂寞,唯有宝刀犹存,象征着他英勇善战的本色。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边关将士长期远征的艰辛和思乡之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