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祖兆黄星,神器若天假。
铜雀何丽哉,峻天失大厦。
燕赵刮铅华,齐梁疲陶冶。
延袤亘无地,层冥烟雾洒。
八极围寸眸,雄观绝天下。
漳河不断流,千秋一平野。
日落鬼狐啼,焉知谁氏者。
但见耕田夫,争卖土中瓦。
【注释】
魏祖:魏帝。兆黄星:预示帝王之兆。天假:上天赋予。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丽哉:美好、漂亮。峻天:高天。大厦:高大的建筑物。燕赵:战国时燕国和赵国。刮铅华:涂抹脂粉。齐梁:南北朝时的齐朝和梁朝。疲陶冶:疲惫地从事陶冶工作。延袤:延长。层冥:层层叠叠。烟雾洒:弥漫着烟云。八极:指四方。寸眸:一瞥之间。雄观:雄伟的景观。漳河不断流:指的是邺城的漳水没有干枯。千秋一平野:千年后的大地依然如此。鬼狐啼:鬼魅哀鸣。焉知谁氏者:又是谁家的呢?争卖土中瓦:争先恐后地卖出土地里的土坯瓦。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邺城铜雀台的古诗,诗人借咏邺城的铜雀台来抒发对魏、晋两代统治者的感慨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首联写邺城铜雀台的宏伟,以及它作为国家的象征,暗示出魏国的兴旺发达。颔联写铜雀台的华丽,而“峻天失大厦”则暗示了其衰败的原因。颈联写邺城的社会状况,“燕赵刮铅华”,说明社会上层人士追求虚荣;“齐梁疲陶冶”,“疲陶冶”即劳累于陶冶,指工匠们因长期劳动而疲惫不堪,这反映了邺城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尾联用夸张手法,写出邺城铜雀台虽雄伟壮观,却无人赏识;最后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