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次泊渔梁,绿芜细雨香。
传诗与庐岳,沽酒慰浔阳。
岸上觉吴语,舟中犹楚乡。
琵琶人不见,飞梦到淮扬。
九江怀江都诸友
取次泊渔梁,绿芜细雨香。
传诗与庐岳,沽酒慰浔阳。
岸上觉吴语,舟中犹楚乡。
琵琶人不见,飞梦到淮扬。
注释:江水浩渺,我暂驻渔梁之滨;岸边长满了绿草,阵阵细雨洒过,草木散发出阵阵幽香。
把这首诗的译文写一下:
浔阳江边,我停船靠岸,在细雨蒙蒙的江畔,绿草丛生,草木散发着香气。我带着对江都诸友的思念,将书信传遍了庐山、岳阳两地;我买了一壶酒,为在浔阳的诸友解渴。我在岸上听着吴语,而船中的人却像是在遥远的楚地。琵琶声悠扬,我想念着你们的身影,希望我的梦境可以带我飞到你们的身边。
赏析:
首联是诗人泊于江口渔梁之时,触景生情写下的诗句。“取次”二字,表明诗人泊于江口渔梁之时心情的随意和随遇而安。渔梁,今江西省湖口县南,长江北岸。江口,即江边。诗人泊舟江口渔梁,面对烟雨迷蒙的江面,绿野芳草,细雨如丝,草木吐香,春意盎然。“取次”,是随意、随便的意思;这里指诗人来到九江江边随意地停留下来。“绿芜”,指长满青草的荒地;“细雨”,点出时间是在细雨时节。“传诗与庐山”,写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诗人在这里以诗会友,传书寄情。“庐岳”,指江西庐山;诗人在浔阳江畔停船靠岸后,将书信传遍庐岳两地,向友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沽酒慰浔阳”,写出了诗人在浔阳江畔的心情;诗人买了一壶酒,为在浔阳的诸友解渴。“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
颔联“岸上觉吴语,舟中犹楚乡”两句,描写了自己在浔阳江畔所听到的吴语(即今江浙一带方言)和想到自己像在楚地一样的感觉。“吴语”,指吴地话,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方言。“楚乡”,指楚地,即今湖北地区。“吴语”,指吴地话;这里指的是浔阳江畔的语言风格。“舟中犹楚乡”一句写出了自己在浔阳江畔的游子身份,也暗示出自己身在异地他乡的孤寂之感。
颈联“琵琶人不见,飞梦到淮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朋友的思念之情。 “琵琶”指琵琶曲;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音乐才能。“人不见”,指朋友离去,音容不可见;这里暗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飞梦到淮扬”,表达了自己在梦中与朋友们相见的愿望;这里用“飞梦”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思念朋友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感情。
整首诗通过对浔阳江畔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表现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