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一卷石,东南何壮哉。
半江截吴楚,两岸瞰楼台。
僧饭芜城乞,人烟铁瓮来。
春深龙听法,风雨带潮回。
金山寺
万古一卷石,东南何壮哉。
半江截吴楚,两岸瞰楼台。
僧饭芜城乞,人烟铁瓮来。
春深龙听法,风雨带潮回。
注释:
- 万古一卷石:形容金山寺历史悠久,石头历经万年依然坚硬如初。
- 东南何壮哉:指金山寺坐落在东南,风景壮丽。
- 半江截吴楚:描绘金山寺如同半江之水,把吴楚(指长江下游地区)一分为二。
- 两岸瞰楼台:描述从金山寺可以俯瞰到两岸的楼台,景色优美。
- 僧饭芜城乞:指僧人在芜城(今江苏镇江)讨饭。
- 人烟铁瓮来:形容金山寺附近的人烟稀少,与远处的铁瓮寺形成对比。
- 春深龙听法:指春天时,寺庙里的龙听到法鼓声。
- 风雨带潮回:描述风雨交加时,潮汐也随之涌动,形成壮观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金山寺风景和历史的诗作。诗人以“万古一卷石”开篇,赞美了金山寺的古老和坚固;接着用“东南何壮哉”来形容其地理位置的壮丽。接下来,诗人通过“半江截吴楚”和“两岸瞰楼台”两个画面,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风景。其中,“半江截吴楚”形象地表达了金山寺如同一座巨山横亘于江边,将吴楚分隔开来;而“两岸瞰楼台”则让人感受到金山寺周围的楼台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诗人还特别提到了“僧饭芜城乞”和“人烟铁瓮来”,这两处描写不仅展现了金山寺周边的宁静和荒凉,也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状况。最后两句中,“春深龙听法”和“风雨带潮回”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展现出金山寺在特定时刻的独特魅力。整首诗通过对金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仿佛置身于金山寺之中,感受其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