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兴公知此山,应真飞锡干其间。
阴凝黑雾落半跨,夜冻银河僵一湾。
偃月光通空翠眩,回风声静雨花闲。
山中仙人渺何许,白鹤三招殊未还。

这首诗描绘了石桥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未许兴公知此山,应真飞锡干其间。”

  • 注释:兴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理,他是庐山的僧人,以学识渊博著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片山林如此幽静美丽,以至于无法让慧理这样的智者来理解这里的山水之美。“应真飞锡”中的“应真”是指佛教中的“应真”,意为显现或显化,“飞锡”是佛教用语,指僧侣行走时抛下的锡杖。这里表示这座山仿佛有神灵降临,有如神迹般地显现了飞锡般的景象。

第二句:“阴凝黑雾落半跨,夜冻银河僵一湾。”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黑雾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邃幽暗,仿佛能渗透到石桥的一半。“夜冻银河”形容夜晚银河因为寒冷而凝固,形成了一条僵直的河床。“白鹤三招殊未还”描绘了一幅白鹤在夜空中盘旋飞翔的景象,但似乎没有返回的意思。这里的“白鹤”可能象征着高洁、超凡脱俗的仙人。

第三句:“偃月光通空翠眩,回风声静雨花闲。”

  • 注释:这两句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月光照亮了整个山谷,使得绿色的植被看起来格外明亮,仿佛在空中闪烁。“回风声静”表达了夜风的轻柔与安静,“雨花闲”则形容细雨轻洒,落在花瓣上的雨滴悠闲自得。这几句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

第四句:“山中仙人渺何许,白鹤三招殊未还。”

  • 注释:最后两句是对前文的一种感慨或哲理性总结。诗人在这片仙境般的山水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遥不可及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仙人是否存在以及是否能够归来的疑问。这种疑问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宁静的山水世界。诗人通过对石桥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奥秘。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