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真人葛稚川,丹成勾漏意悠然。
就令南海花逾美,未信乘槎问日边。
谁识真人葛稚川,丹成勾漏意悠然。
就令南海花逾美,未信乘槎问日边。
译文:
谁能认识真正的葛稚川呢?当他的丹药炼成后,他的心思就会变得淡然而遥远。即使南海的花儿再美丽,他也不相信有人能乘着木筏去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询问。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知灼见者的深深敬仰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中的“真人”、“丹成”等词汇都透露出浓厚的道教色彩,反映了诗人对于修炼、追求真理的执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何吾驺(1476年—约1533年),字子行,号南野,又号龙山樵人,广东顺德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分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几个关键词:“真人”、“丹成”和“勾漏”。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加深了其文化内涵。其中,“真人”指的是道家追求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而“丹成”则象征着通过修炼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勾漏”,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地区,这里也成为了诗人表达自己追求知识和修行之地的象征。
“意悠然”和“未信”两个词组,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与怀疑。这种矛盾的态度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深刻的哲思性质,引发了读者对于知识、真理和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反思。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他们在追求个人精神升华过程中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