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三春道,莺花绕衲衣。
谷旸揩背罢,琼岛论心微。
当道谁相识,知音如此稀。
空嗟无雁处,书札不常归。
【注释】
去去三春道:三春,指春季。去去,指远行。
谷旸:上人的名字。
揩背:拭摩背部。
琼岛:仙岛上的美玉。
知音:知己的朋友。稀:稀少。
空嗟无雁处:徒自叹息没有鸿雁传书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送友人上人回谷旸祝其本师,并祝愿他们师生日即良辰美景赴范总戎之约。全诗以惜别为题,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范总戎的敬意。
开头两句,“去去三春道”是说,春天的旅途是那么漫长,“莺花绕衲衣”是说,春天里,鸟儿在歌唱,鲜花在盛开,好像在环绕着衲衣,这两句是写景,也是写情。“莺花绕衲衣”,表现了春天的美丽。“莺”就是黄莺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用来代表春天。而“花”则是春天的标志,所以“莺花”二字就代表了春天。“绕”字写出了莺、花与衲衣的关系,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莺花绕衲衣”这一句,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去去三春道”是说,春天的旅途是那么漫长,“莺花绕衲衣”是说,春天里,鸟儿在歌唱,鲜花在盛开,好像在环绕着衲衣,这两句是写景,也是写情。“莺”就是黄莺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用来代表春天。而“花”则是春天的标志,所以“莺花”二字就代表了春天。“绕”字写出了莺、花与衲衣的关系,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谷旸揩背罢,琼岛论心微。”是说,谷旸擦完背上的汗后,我们便一起登上仙岛,谈论心心相印的事情。这两句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旅途之后,谷旸终于到达目的地,于是便擦去身上的汗水,开始准备登岛。然后,两人便一同登上仙岛,开始了心与心的沟通。这两句是写人物的动作,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谷旸”就是上人的名字,他来到诗人身边。“揩背”一词,既写出了他擦去身体上的汗水,也表现出他对旅途劳顿的无奈。“琼岛”一词则描绘出了一座美丽的岛屿,这座岛屿充满了仙气,让人感到神秘而又美丽。“论心微”一词则表明,他们正在讨论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他们的未来和梦想。这两句是写人物的动作,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当道谁相识,知音如此稀。”是说,在这道上,我不认识什么人,而像你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两句是写人物的感受,也表现了他们对彼此的欣赏之情。“当道”一词,表示他们在道路上行走,而“谁相识”则表明他们不知道是否有人认识他们。同时,“知音”一词也表明,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这两句是写人物的感受,也表现了他们对彼此的欣赏之情。“稀”一词则表示稀有和珍贵,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难得。
结尾四句是写诗人对范总戎的敬仰之情。“空嗟无雁处,书札不常归。”是说,徒自叹息没有鸿雁飞过的地方,书信无法常常回家。这两句是写诗人的心情和感叹。“空嗟”一词表达了他的遗憾和失望,因为鸿雁是一种信使,能够传递信件。“无雁”一词则表明他无法通过鸿雁来传递信息。而“不常归”则表明书信无法常常寄达。这两句是写人物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范总戎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惜别为题,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范总戎的敬意。全诗以惜别为题,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范总戎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