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垂阴绕渡头,孤舟横处水回流。
一篙春涨沧波阔,两岸人家宿雨收。
晴影镜中涵远树,橹声江上起栖鸥。
南来北去川皆济,更有何人动暮愁。
杨柳垂阴绕渡头,孤舟横处水回流。
一篙春涨沧波阔,两岸人家宿雨收。
晴影镜中涵远树,橹声江上起栖鸥。
南来北去川皆济,更有何人动暮愁。
注释
- 杨柳垂阴:指杨柳垂下的枝条为渡口提供遮阳和装饰。
- 绕渡头:水流在渡口形成环绕的景观,增添了渡口的美丽。
- 孤舟横处:描述一叶小船在水面上的孤立无援状态。
- 水回流:形容水位因春天涨水而上升,水流回旋。
- 沧波阔:广阔的水面因春潮上涨显得更加宽广。
- 宿雨收:表示经过一夜雨水后,河流两岸的房屋被雨水洗净,显得更加清新整洁。
- 晴影镜中:形容晴朗天气下,阳光在水中的反射如同镜子一般清晰。
- 远树:指的是远处模糊的树木轮廓。
- 橹声:木桨划水的声音,是水上交通工具常见的声音。
- 栖鸥:水鸟栖息在船边或水面。
- 南来北去:形容船只往来频繁,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北方到南方。
- 川皆济:河流都顺畅地通过,暗含着顺利和安全。
- 动暮愁:引发作者傍晚时的忧愁情绪。
赏析
《南涧渡船》是明朝诗人余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以渡口的自然景象和船上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江南水乡图。
诗的前两句“杨柳垂阴绕渡头,孤舟横处水回流”,通过对渡口周围环境和孤舟位置的描写,勾画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面。杨柳依依,为渡口增添了几分柔美;而孤舟横卧水中,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第三句“一篙春涨沧波阔”,“一篙”指的是撑船的人用竹篙推动船前进的动作,“春涨”则是指春季河水因为涨水而变宽,“沧波阔”形容水域广阔,波涛汹涌。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时代的流转。
第四句“两岸人家宿雨收”,描述了由于春雨过后,两岸的房屋都被清洗干净,显得格外干净整洁。这句反映了自然美景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晴影镜中涵远树,橹声江上起栖鸥”,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晴朗的日子,阳光在水面上投下的影子清晰如镜,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而水中的木桨声引起了水鸟的飞翔,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述,更是一次情感的抒发。
“南来北去川皆济,更有何人动暮愁?”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经历的感慨。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无论在哪个地方过河,都是顺畅无阻的。然而,这种平稳背后,诗人不禁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忧愁和不安。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涧渡船》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