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萧萧下,江城昨已秋。
潮声入官舍,山色带书楼。
鼓散堂前吏,帆归海上舟。
喧声听晚市,聊用遣乡愁。

【注释】

萧萧:风吹草木的声音。潮声:指江潮拍击着岸边的声音。官舍:官府的楼阁。山色:指江边的山色,这里泛指山景。帆归:指渔船归来。喧声:喧闹的声音。晚市:傍晚的集市。聊:姑且。

【赏析】

《立秋后一日雨中登楼》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于公元789年秋天,当时刘长卿因得罪权臣被贬为睦州司马,在睦州期间,写下这首《立秋后一日雨中登楼》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首诗以雨中登楼所见所感为题,首联描写了雨打江城的景象;颔联写出了江城的景色;颈联描绘了渔舟归来的情景;尾联抒发了诗人的乡愁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

首联“凉雨萧萧下,江城昨已秋”,开篇即点出时令,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天气。凉雨萧萧下,形容雨势虽不大,却淅沥有声;江城昨已秋,说明此地已经入秋。这两句话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颔联“潮声入官舍,山色带书楼”是说江潮拍打岸边的声音传进了官府的楼阁,而山色也随着江风飘动,仿佛带着书卷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江城的自然之美。

颈联“鼓散堂前吏,帆归海上舟”,是说衙役们在大堂前散去,而渔船上的人们则扬帆远去。这两句诗通过动作的描写,展现了官场的忙碌和渔民的辛勤劳作。

尾联“喧声听晚市,聊用遣乡愁”是说在喧嚣的市场声中,诗人听到了乡愁之声。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以雨中登楼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