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徼乡曲,其如众所嗔。
须眉看已老,要胁折何人。
原宪无辞惫,黔娄实可贫。
百年一具骨,山石对嶙峋。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和注释,最后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不肯 —— 不愿意(表示拒绝)
不肯徼乡曲,其如众所嗔。 —— 不愿意去迎合那些乡间庸俗的人,他们只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发怒。

注释:这里的“徼”意为迎合,“乡曲”指的是乡间庸俗的人。”其如”是“奈何”的意思,意思是说如果那样做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嗔”是发怒的意思。

须眉看已老 —— 眉毛和头发已经变白了
须眉看已老,要胁折何人。 —— 我的眉毛和头发都已经变白了,我还能威胁谁呢?

注释:“须眉”指人的胡须和眉毛,泛指年纪大的男子。“看已老”是指人已经老了。“胁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威压和屈服的意思,意味着没有力量可以威胁到自己。

原宪无辞惫 —— 原宪没有理由说自己疲倦不堪
原宪无辞惫,黔娄实可贫。 —— 原宪没有理由说自己疲倦不堪,黔娄确实是贫穷的。

注释:“原宪”指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原思,字子思,鲁国人。“辞惫”指疲惫不堪。“黔娄”指汉代著名学者,因家境贫困而著书立说,有《黔娄年谱》。

百年一具骨,山石对嶙峋 ——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百年来的一个过客,就像山石上的石头一样。

注释:“百年”指人活了一百岁,“一具骨”指人的身体,“嶙峋”形容山石高耸的样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名利和道德的思考。首先,诗中的“不肯徼乡曲,其如众所嗔”,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他宁愿选择坚持自我,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影响。接着,“须眉看已老,要胁折何人”,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和对衰老的感慨。最后,“原宪无辞惫,黔娄实可贫”,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贫穷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全诗通过对比原宪和黔娄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