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湿湘桃色更殷,枝头啼鸟晓风寒。
数声隐隐穿花去,惆怅伤春人倚栏。
注释:露水湿润了湘妃的桃花,颜色更加鲜艳。枝头鸟儿啼叫,早晨的寒风凛冽。几声鸟鸣声隐隐约约穿过花丛传来,让人惆怅地站在栏杆上伤春。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湘妃的桃花和鸟儿的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露湿湘桃色更殷,枝头啼鸟晓风寒。
数声隐隐穿花去,惆怅伤春人倚栏。
注释:露水湿润了湘妃的桃花,颜色更加鲜艳。枝头鸟儿啼叫,早晨的寒风凛冽。几声鸟鸣声隐隐约约穿过花丛传来,让人惆怅地站在栏杆上伤春。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湘妃的桃花和鸟儿的啼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注释: 银烛高台夜,无端别思新。 朝廷初试士,乡国未归人。 寥落江南意,优游濮上春。 冥鸿天咫尺,京国是通津。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陈舜举时所作。全诗以"送"为线索,从别筵设宴到分别登程,从临别赠言到期盼相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真意切。 首联写送别宴会的盛况。"银烛",指宴会上的蜡烛,光彩照人。"高台",指宴会举行的场所。诗人描绘了宴会上华灯齐放、烛光摇曳的辉煌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结合诗句内容、手法和意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表伯王静甫南还”是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一个“南”字,点明了诗篇的内容和写作背景。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表伯为题,表达了对表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表伯归来的喜悦之情。“中岁悲行役”是第二句,诗人用一个“悲”字,抒发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诗人以悲为词,表明自己内心的悲伤之情。“高堂有老亲”是第三句
赠人 离樽情不极,归路值秋深。 江晚枫如锦,篱寒菊未金。 渐看千里隔,愁说二毛侵。 忠孝吾人事,相期罄此心。 注释: - 离樽情不极:离开酒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归路值秋深:回家的路在秋天的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漫长和寒冷。 - 江晚枫如锦:秋天的江边,晚霞映照,枫叶如同美丽的锦缎一般。 - 篱寒菊未金:篱笆旁的菊花因为寒冷而没有盛开出灿烂的色彩。 - 渐看千里隔:看着远方,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注释】 千峰森玉戟:形容山峰如玉戟般森立。 万树缀琼枝:万棵梅花树缀满琼枝。 天上同云后,山中霁雪时:比喻诗人与姨夫在山水间如同天上的云、山中的雪一样亲密无间。 驴背灞桥诗:指诗人在驴背上吟诵灞桥诗。灞桥即灞水桥,位于今陕西西安东郊,为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交通要道。 独有寒毡客,谈经坐绛帷:形容诗人独自在寒风中吟诵经文,坐在红帷帐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四句写景
诗句原文: 文学推君第一科, 紫金山色待经过。 相看尽道故人少, 欲别应愁芳草多。 列棘堂深新雨露, 判花笔在足阳和。 不知去住怀人地, 秋水芙蓉隔几何。 译文注释及赏析: 1. 文学推君第一科:此句表达了对屠元勋在文学上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成就如同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科,意味着卓越和非凡。 2. 紫金山色待经过:紫金山是南京的著名景点,此处用“色”形容山的颜色,暗示其美丽壮观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烧烛茅庐下,长吟思不迷。 注释:点燃蜡烛的茅草屋中,我长时间吟诵,思绪不被迷惑。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居住时的情形,通过“点燃蜡烛”这一细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而“长吟思不迷”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2. 金盘落灰烬,清影照羁栖。 注释:金色的盘子上积满了灰尘,它的影子映照在我的羁绊居所。 赏析
【注释】姨夫:妻子的姐姐的丈夫。司训:掌管教令。高士:指隐者,这里指郑司训。藏脩:隐居学习。无车马喧:指没有世俗的纷扰和车马的声音。残霞:落日的余晖。芳草:指田野上的野草。云边径:山脚下的小路上。青帘:指村舍。郭外村:指城外的乡村。此中:指这里。佳趣:美好的情趣。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山水田园风光的。第一句点明诗人的隐居之所在;第二句写诗人所居之处远离尘嚣,宁静幽深;第三句写夕阳下的景色
这首诗是陈师召被召回南京任太常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看第一句“歌罢骊驹更问程”,这里的“骊驹”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马车,这里用来代指送别的情景。而“歌罢骊驹”则暗示了歌声已经结束,意味着送别的仪式也即将结束。接着“老逢离别倍伤情”,这里的“老逢”表示年岁已高,而“离别”是诗歌的主题,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老年的时候遭遇离别,会让人倍加伤心。
注释: 1. 挽林希哲:这首诗是诗人为林希哲写的挽诗。 2. 此日湖山路:指诗人与林希哲在湖边的路上相遇。 3. 霜风玉树枝:形容树木被霜打过,枝干如玉般晶莹剔透。 4. 顿成千古别:突然之间,两人要永远分别了。 5. 不尽百年悲:无尽的悲伤,百年的时间无法消解这种悲痛。 6. 丹桂秋香早:丹桂的香气在秋天就已经很浓烈了。 7. 青灯夜影迟:夜晚的灯光下,影子拖得很长。 8. 严翁双涕泪
【注释】 族祖:指作者的祖先。平阳:郡名,在今河南孟县东北。巡简:巡视。 竹林斜月话匆匆,不尽离愁思转蓬:斜月,指夜幕中西坠的月亮,斜照在竹林里,月光如水,给人以清冷之感。“话”与上句之“谈”字义同,都是说的意思。匆匆,急忙的样子。“思转蓬”语出《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意谓像随风飘荡的蓬草那样四处漂泊,难以找到固定的归宿。 书剑风尘今日别,江湖樽酒几时同
【注释】 午枕:午时小睡。 簟:竹席。 鸠语:鸠鸟的鸣声,这里指春日鸣叫的鸠鸟。从容:悠闲、不慌不忙的样子。 寸心似水无纤浪:比喻内心平静如镜,没有一点波澜。 邹书:指战国时的邹忌,他因受齐王之妻徐姬的迷惑而失宠,后来通过进献谏书,帮助齐国国君治理国政而大显身手。夜气功:指夜晚修炼的功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午睡醒来后所感。首句写午睡之舒适惬意。夏日炎炎正午,人们往往要乘凉解暑
【注释】冻雀:指寒冬中停息的寒雀。梅正花:梅花盛开的季节。巧鸟:指山茶花。醉:形容色彩艳丽。绛(jiàng)霞:深红色云霞。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画:寒冬腊月,寒雀已尽,梅花盛开,春风拂过,山茶花开,满山遍野一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诗人以巧鸟多情思比喻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最后两句写山茶花开得非常茂盛,在白雪衬托下更加鲜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描绘春光美景的佳作。
【注释】 一别:指离别。那胜:比得上,比不上。深:长久。浮沉:比喻世事变化,或指仕途的升沉。阻相寻:阻障了相互探访的机会。分阴:犹言“分日”、“分夕”,“分”是虚词,“阴”是时间。犹惜:犹恨。犹悬:犹挂,指心中不能忘怀。怅怏:怅惘、不悦。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梦傅秉彝”一句,诗人以“梦”为引首,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夏夜 月色婵娟夜正凉,偶然徐步稻花傍。 篱多竹树饶清荫,池满芙蕖有暗香。 注释: 1. 月色婵娟:形容月亮明亮而圆满。 2. 偶然徐步:偶尔悠闲地漫步。 3. 篱多竹树饶清荫:篱笆旁有许多竹子和树木,可以遮挡阳光,带来清凉的阴影。 4. 池满芙蕖有暗香:池塘里满了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赏析: 这首《夏夜》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景色与氛围的诗歌
【注释】: 1. 读明妃曲:指《昭君怨》,为唐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2. 马上琵琶泪眼枯:马上弹着琵琶,眼泪已经干涸了。形容思乡情切,泪水难禁。 3. 黄云沙碛隔单于:边塞上,黄土高原上的沙漠和沙碛把天与地隔绝开来。这里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边塞的辽阔荒凉。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4. 从来妖艳倾人国,在汉何如在胡:自古以来,美女都是倾城倾国的,在汉朝如何比得上在胡地(即塞外)?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的内容和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词分析。此诗首句“幽窗遗籍自朝昏”意为:幽深的窗户里,我留下的只有自己的书卷与笔记,从早到晚。这一句交代了诗人在幽深的书斋中,独自读书,没有客人来访;第二句“尽日红尘不到门”的意思是:整日的红尘喧嚣都没有传到我的门前;第三句“顽钝淬磨还有益”,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愚钝,但只要不断磨砺自己还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