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高台夜,无端别思新。
朝廷初试士,乡国未归人。
寥落江南意,优游濮上春。
冥鸿天咫尺,京国是通津。
注释:
银烛高台夜,无端别思新。
朝廷初试士,乡国未归人。
寥落江南意,优游濮上春。
冥鸿天咫尺,京国是通津。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陈舜举时所作。全诗以”送”为线索,从别筵设宴到分别登程,从临别赠言到期盼相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真意切。
首联写送别宴会的盛况。”银烛”,指宴会上的蜡烛,光彩照人。”高台”,指宴会举行的场所。诗人描绘了宴会上华灯齐放、烛光摇曳的辉煌景象,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然而,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却陷入了别愁新恨之中。”无端”,表示没有原因或理由,强调了离别的突然和突兀;”别思”,指的是离别时的思念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宴会上欢声笑语与诗人内心痛苦情绪的鲜明对照。
颔联写陈舜举即将离开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朝廷”,这里代指京城或者官府。”初试士”,指初次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描绘了陈舜举将要踏上仕途、开始崭露头角的情景。然而,诗人却感到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不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乡背井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
颈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寥落”,指孤寂冷落之意。”江南意”,指故乡在江南的思念之情。”濮上春”,指春天的景色。诗人描绘了自己独自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痛苦感受。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写诗人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待。”冥鸿”,指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远方的朋友。”天咫尺”,指距离很近。”京国是通津”,指京城是国家的中心,从这里可以进入国家的各个地方。诗人描绘了希望与远方的朋友重逢的场景,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离别、考试、家乡等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待和对国家中心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