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
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
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
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

诗句: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地底洞名疑小有,江南泉品类中泠。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曾是宣皇临幸处,游人谁复上高亭。

译文:龙口喷薄而出,水质清澈无腥味,清澈的水流遍洒在西南万叠的山峦之上。据说地下有个洞穴名字叫做“小有”,而南方的泉水却像中泠那样的清冽。御厨的人络绎不绝地提着银瓮前来汲水,僧人和寺庙清晰地坐落在玉石般的屏风旁。那里曾经是宣宗皇帝亲临的地方,如今游人谁还会去那里呢?

注释:这首诗描写了饮玉泉的美丽景色和历史背景。其中,”龙唇喷薄净无腥”描绘了饮玉泉源水的清新口感和纯净度。”地底洞名疑小有”可能是指一个隐秘的小洞穴或者地下溶洞,其名字被误以为很小,实际上并非如此。”江南泉品类中泠”则暗示了饮玉泉水质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可能更接近于中泠这样的清凉泉水。”御厨络绎驰银瓮”反映了饮玉泉对于帝王宫廷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贡品的珍贵地位。”僧寺分明枕玉屏”则描绘了饮玉泉周边的佛教圣地,以及它们与饮玉泉相得益彰的景象。最后一句中的”宣皇临幸处”表明饮玉泉曾受到过宣宗皇帝的青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此已经不太关注,只有一些游人偶尔会去那里一探究竟。

赏析:吴宽的《饮玉泉二首》是一首描绘饮玉泉美景及历史的诗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中巧妙地利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画面感。通过对饮玉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过去皇家恩宠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忧虑。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富有艺术价值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