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梅泉一缕清,早年依此学无生。
紫藤垂坞人闲步,白马驮经寺得名。
法席坐挥棕拂短,官河去上木杯轻。
山中试茗何时好,拟借禅房折脚铛。
【注释】
永冈: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吴:指吴地的佛教寺院。住白马寺:即住吴地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时。
石缝梅泉:指石缝中流出的清泉水。一、“一缕”:形容清泉之细小如缕。二、“学无生”:指修行者以清泉为师,学其清净无杂之境界。三、“紫藤垂坞”:形容紫藤花垂挂在山谷里,景色优美。四、“人闲步”:指在紫藤花下悠闲漫步。五、“驮经寺”:指白马寺。六、“法席坐挥棕拂短”:形容僧人在法会时挥动棕帚,扫荡一切杂念。七、“官河去上木杯轻”:形容僧人们乘船顺流而下,船中木杯漂浮于水面之上,轻盈而自由。八、“山中试茗何时好,拟借禅房折脚铛”:意思是说山中煮茶的好时光是什么时候呢?我打算借用禅房中的锅子来煮茶。九、“折脚铛”:一种古代煮水用的铁锅,因锅底不平而得名。十、“试茗”:指品尝新茶。十一、“拟借”:打算借用的意思。十二、“禅房”:指寺庙内的静室或禅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生活和修行环境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寺庙的生活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首句“石缝梅泉一缕清”,诗人用“石缝”、“梅泉”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所处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石缝”,既是指寺庙周围的石头缝隙,也可能是指在寺庙内部的石壁或石阶上的缝隙;“梅泉”则是指寺庙周围的梅花和泉水,可能是指寺庙附近的梅林和泉水。这种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诗人以“早年依此学无生”开头,表达了他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依此”可能是指寺庙周围的环境,也可能是指寺庙内部的氛围;“学无生”则是指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境界——清净无杂。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紫藤垂坞人闲步,白马驮经寺得名”为题,描绘了寺庙内外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紫藤垂挂于山谷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白马驮经寺得名,则暗示了这座寺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和谐与美好。
诗人又以“法席坐挥棕拂短”为题,描述了僧人在法会时的虔诚和专注。这里的“法席”可能是指寺庙内的法坛,也可能是指僧人在进行法事时的场所;“挥棕拂短”则是指僧人在法会上挥动棕帚,扫荡一切杂念的场景。这个场景,展示了寺庙内的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诗人又以“官河去上木杯轻”为题,描绘了僧人们乘船顺流而下的情景。这里的“官河”可能是指寺庙附近的河流,也可能是指僧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木杯轻”则是指僧人们在船上乘风破浪,轻松自在的状态。这个场景,展现了寺庙生活中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人以“山中试茗何时好,拟借禅房折脚铛”为题,表达了他对寺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里的“山中试茗”可能是指品尝山中的新茶;“折脚铛”则是古人用来煮水的器具,可能是指寺庙内的大锅或铁锅。这个场景,既体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禅宗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寺庙内外的景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