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贼金堤凿大梁,望洋河伯遂汤汤。
洪涛不剩城三板,朱邸全沈水一乡。
王气阴戕冲凤泗,国漕中涸徙淮黄。
茫茫尽壑谁贻福,守汴功先叙未央。

【注释】

金堤:金水河的堤坝。大梁: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望洋河伯:指黄河。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洪涛不剩城三板:指汴河水涨,将汴京城淹没。朱邸:指汴京皇宫。王气阴戕冲凤池:汴京皇宫一带地势低洼,水灾严重。国漕中涸徙淮黄:汴河漕运中断,不得不将淮河、黄河的船只全部移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五月,当时作者在金军占领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任留守司事官,奉命守城。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句“拒贼金堤凿大梁”写金兵攻破东京汴京,作者任留守官时的情景。金兵从西北而来,直逼东都,形势极为危急。金人以“迎銮”为名,向宋朝皇帝进发,其目的是想趁虚而入,夺取宋朝政权。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临安(今浙江杭州)成为南宋的临时都城。

次句“望洋河伯遂汤汤”是说黄河如怒龙般横卧在汴京城外,使汴京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汴河之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大片土地,也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第三句“洪涛不剩城三板”,汴河水势汹涌,把三座城墙全给冲毁了,说明汴京城已无容身之地。汴京城内居民纷纷出逃,城外则洪水滔滔,一片汪洋。

第四句“朱邸全沈水一乡”,汴京城内的宫殿、官署都被淹没在水中,只有一片汪洋。这句诗写出了汴京城遭受战火破坏后的惨状。

第五句“王气阴戕冲凤池”,汴京城附近地势低洼,受战乱影响很大,水灾严重。

第六句“国漕中涸徙淮黄”,汴河漕运中断,不得不将淮河、黄河之水的船只全部移走。汴河漕运中断,意味着宋朝的财政陷入困顿的境地。

尾联“茫茫尽壑谁贻福,守汴功先叙未央”,汴京城内外一片荒凉景象,谁又能带来幸福与繁荣?汴京城被金兵攻陷之后,宋室南迁,但汴京城的保卫战仍不能忘记。诗人认为,守卫汴京之功,应当首先记在岳飞头上。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忠于宋朝的忠诚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