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目晶荧且漫题,蚌胎的皪满筐携。
远人错认呼卢橘,词客因之赋病梨。
撇却持螯金琥珀,想来扪虱水玻璃。
夜深常得催诗候,月落初声两岸鸡。
注释:
龙目晶荧且漫题,蚌胎的皪满筐携。
龙目:指龙眼,一种水果,有晶莹剔透的果肉。
漫题:随手题诗作画。
蚌胎:指蚌壳中的珠子,此处泛指珍珠。
的皪:明亮的样子。
远人错认呼卢橘,词客因之赋病梨。
呼卢橘:橘子的一种,皮薄味甜,多用来形容珍贵的东西。
词客:指诗人,这里泛指文人墨客。
赋病梨:用来形容文人对珍贵之物的喜爱,也形容他们因为喜爱而生病。
撇却持螯金琥珀,想来扪虱水玻璃。
撇却:放下或丢掉的意思。
持螯金琥珀,指拿着像金和琥珀一样珍贵的物品。螯,是螃蟹的钳子,这里借指珍品。
扪虱水玻璃,形容在月光下寻找虱子的情景,比喻夜晚沉思。
夜深常得催诗候,月落初声两岸鸡。
夜深:夜晚深了,指深夜。
催诗候:催促诗人写诗。
月落初声两岸鸡,形容月亮落下时,两岸的鸡开始打鸣。
赏析:
这首诗以龙眼和蚌壳中的珍珠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这两种珍贵物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龙目晶荧且漫题”,描绘出龙目的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要随手题诗作画。接着,“蚌胎的皪满筐携”一句,则形象地写出了珍珠的璀璨夺目,令人难以忘怀。
中间两句“远人错认呼卢橘,词客因之赋病梨”则是诗人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珍贵的龙目比作远方传来的名贵橘子,而将蚌壳中的珍珠比作因病而吟咏的诗人的作品(即“病梨”),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幽默感。
后两句“撇却持螯金琥珀,想来扪虱水玻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珍贵之物的态度——他愿意放下手中的金琥珀,去探寻更有价值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他在月光下独自寻觅虱子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两句“夜深常得催诗候,月落初声两岸鸡”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常常被月色所触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诗句的情景。而当月亮落下、天边传来的第一声鸡鸣时,更是让他感到时光流逝,感叹不已。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珍贵之物的赞美,又有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