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山县雨,霢霢熟梅天。
对食心先饱,摊书坐屡迁。
蚁檐皆见垤,蜗壁半涂涎。
不出池塘蛤,殷勤伴独眠。

诗句

1 “沈沈山县雨,霢霢熟梅天。”

  • 沈沈山:形容雨声沉重,连绵不绝。
  • 霢霢:形容雨点密集,像熟透的梅子落下。
  1. “对食心先饱,摊书坐屡迁。”
  • 心先饱:比喻在下雨时心情愉快,感到满足或高兴。
  • 摊书坐屡迁:形容坐在书桌前,反复翻阅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
  1. “蚁檐皆见垤,蜗壁半涂涎。”
  • 蚁檐:蚂蚁在屋顶上筑成的小窝。
  • 蜗壁: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形似墙壁上的小突起。
  • 垤、涎:这里可能是指蚂蚁和蜗牛的巢穴或痕迹,但根据上下文,更可能是用来形容环境的细节或观察者对这些细节的兴趣。
  1. “不出池塘蛤,殷勤伴独眠。”
  • 池塘蛤:指夜晚池塘边的蛙鸣声。
  • 殷勤伴独眠:形容蛙鸣声不断,好像有什么东西(如青蛙)陪伴着自己入睡。

译文

沉沉的山雨淅沥,如同熟透的梅子般纷纷坠落。
吃饭时心里已经满足,坐下来翻看书籍多次迁移。
蚂蚁的窝都显露出来,蜗牛爬过的墙壁满是黏液。
没有出得去池塘边,青蛙的叫声陪伴着夜深人静独自入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雨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首句以“沈沈”形容雨声,营造了一种深沉而持续的氛围;第二句则以“霢霢”形容雨水与熟透的梅子相似,形象生动。接着,第三句通过“对食心先饱”和“摊书坐屡迁”,展现了诗人在雨中仍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后四句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如“蚁檐”“蜗壁”等,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