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滞天之涯,穷愁忘岁华。
三年惟有泪,五十反无家。
旅食同秋雁,归心愧暮鸦。
不禁千里梦,夜夜到梅花。

岁暮思家

偶滞天之涯,穷愁忘岁华。

三年惟有泪,五十反无家。

旅食同秋雁,归心愧暮鸦。

不禁千里梦,夜夜到梅花。

注释:

  1. 偶滞天之涯:偶尔停留于天涯。
  2. 穷愁忘岁华:穷困忧愁,忘了岁月的流逝。
  3. 三年惟有泪:已经三年了,只有眼泪相伴。
  4. 五十反无家:已经五十岁了,反而没有固定的家。
  5. 旅食同秋雁:旅途中的食物与大雁一样,都是秋天的美食。
  6. 归心愧暮鸦:惭愧于傍晚归来的乌鸦,因为它们也急于归巢。
  7. 不禁千里梦:无法控制自己千里之外的梦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子在异乡漂泊的思乡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偶滞天之涯,穷愁忘岁华。三年惟有泪,五十反无家。”描述了诗人在天涯的孤独生活,以及内心的无尽忧愁与岁月的无情流逝。这里的“偶滞”意味着偶然滞留,而“穷愁”则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痛苦。诗人用“三年惟有泪”来表达自己孤独、无助的心境,而“五十反无家”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颔联“旅食同秋雁,归心愧暮鸦。不禁千里梦,夜夜到梅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这里的“旅食同秋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异地漂泊,食物简陋如同秋天的大雁;而“归心愧暮鸦”则表明了诗人内心对家的渴望和愧疚。诗人用“不禁千里梦,夜夜到梅花”表达了自己对家的强烈思念,以及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全诗以“岁暮思家”为题,通过对诗人在天涯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的描绘,展现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古代游子的普遍命运和心理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