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何曾梦孔颜,百川东逝可西还。
须当痛惜桑榆日,莫把光阴当等闲。
注释:
脚板何曾梦孔颜:指自己从未梦见孔子和颜回。
百川东逝可西还:百川向东流逝,也可以向西回流。比喻时间可以倒流,也比喻世事变化,有去有来。
须当痛惜桑榆日:桑榆为日落之处。指晚年的时光应当倍加珍惜。
莫把光阴当等闲:不要把光阴白白浪费掉。莫,不要。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人生苦短,应当珍惜时光,不可虚度年华。诗的前两句写人生短暂,后两句则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全诗以“夜枕”“作”起,以“痛惜桑榆日”结,首尾呼应。
第一句“脚板何曾梦孔颜”,是说人世间没有过孔子和颜回那样的生活,他们两人是圣人,是古代的贤人。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论语》中“夫子(孔子)云:‘孝乎,父母惟其疾之忧’,今我非往也。”二是《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者,虽不学,必谓之‘安祥’。”这两个典故说明作者认为只有圣人才能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第二句“百川东逝可西还”,是说人生如百川之水,向东奔流而去,又可能返回到西边。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论语·子罕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曾经在河上感慨地说:“逝去的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作者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像河水一样奔腾不息,但最终会流向大海,即死亡,因此应该珍惜人生的每一分钟。第三句“须当痛惜桑榆日”,是说人应该珍惜晚年的时光。这里的“桑榆”指日暮时分,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这里暗指人生的晚年阶段。第四句“莫把光阴当等闲”,是说不应该把时间当成儿戏,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危险了。作者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整首诗以“夜枕作”起,以“桑榆日”收,前两句写人生短暂,后两句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思考和期待,充满了哲理和智慧。